不下去了,索性将大哥不好出口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裴太傅家的女儿,有几个是同过世的大舅母一样教养的?别说裴太傅家,大齐朝的姑娘家,有几个能有机会,同‘一门四进士、父子两状元’的裴家人一起念书习字?——母后有没有问过如今这位大舅母,她会写策论吗?看得懂经史子集吗?知道兵法韬略吗?真正运筹帷幄,起过大作用吗?”

    皇后见老二居然会顶嘴,也有些恼了,反驳道:“会写策论有什么用?看得懂经史子集了不起吗?还兵法韬略,用得着她带兵打仗吗?就是个内宅妇人而已,至于大作用,本宫倒是看不出她起了什么大作用。——本宫只知道,你现在的大舅母嫁了进来,我们宁远侯府的名声,才在朝野蒸蒸日上!若是你们以前的大舅母,宁远侯府的名声简直没法提……”

    大皇子听了半天,倒也没有说皇后说得不对,只是对二皇子道:“二弟,你这话确实不对。如今的大舅母,本事还是有的。特别是下山摘桃子的本事,那是谁都比不上。你看,如今庞太后被灭了,爹爹也登基了,娘亲也成了皇后。宁远侯府再无内忧外患,她就嫁了过来,理所当然的安富尊荣。过世的大舅母什么都好,就是命不好。最困难的时候带着宁远侯府熬过去了,却在最安稳,最理应享福的时候撒手归西。——这人啊,真是不认命不行。”

    皇后一时没听明白大皇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是听他说二皇子说得不对,便一个劲儿地点头道:“没错!没错!就是这个理儿。老二你好好向你大哥学学。”

    二皇子忍笑忍得十分辛苦,可是大哥一双深沉的黑眸一眨不眨地看着他,却让他不敢造次。

    大皇子见二皇子不再插嘴,才挑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追问道:“母后,大舅母真的带了册子回去给大舅了?”

    皇后自得地点点头,道:“昨儿你们大舅母入宫,亲自跟本宫说,已经寻到了那家人的住处,在京郊的一个别庄。你们大舅今日就会亲自带人去搜庄子。这会子应该已经将人带到宁远侯府的别庄里去审问去了。”

    听完皇后的一番话,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汗流浃背,额头上更是冷汗淋淋。什么话都说不下去了,赶紧告辞离去。

    从皇后宫里出来,大皇子对二皇子道:“我要去见父皇,你去不去?”

    二皇子想了想,道:“我就不去了。”顿了顿,又道:“大哥,在我心里,除了父皇,天下没人比得过你。你要给我们兄弟争口气,不要让人看扁了。”

    大皇子苦笑了一下,拍了拍二皇子的肩膀,道:“二弟,你想太多了。我不怕被人看扁,就怕被人无端端拖下水……”

    都是至亲,连伸冤都没处诉去。

    二皇子明白大皇子说得是什么,对大皇子道:“大哥,你尽管去寻父皇商议大事。至于舅舅家那点子小事,交给二弟我去办就行了。”

    大皇子看了二皇子一眼,知道他要去收拾宁远侯府里某些喜欢自作主张的人。也好,也该给宁远侯府一个教训。他当日明明说了,让她们只劝母后宽心就是,谁让她们画蛇添足,还要去寻“真凶”?!——连皇子的话都敢阳奉阴违,真当自己是根葱了。

    可是裴舒芬的身份不一样。

    大皇子沉吟道:“你可别乱来。她到底是我们的舅母,是有诰封的一品侯夫人。”

    二皇子想了想,道:“我不会现在动手。且先送两个人进去探探路,以后要怎么做,等探明宁远侯府的虚实再说。”

    这一点大皇子却是非常赞同。

    今日之事,实在是太过凶险。也让两位皇子发现,他们不能再放任宁远侯府在外面给他们添乱了。——到了如今的地步,两位皇子已经不奢望宁远侯府成为他们的助力,只要不拖后腿,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他们原本以后大舅做了螳螂,已经是够倒霉了的。可是从母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