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祖大寿把他在各地为建虏卖命的四个儿子,以各种名义叫了回去,宣布他的决定,就准备趁着建虏全力组织大战的时候,在建虏的后方起事。

    …………………………

    与此同时,建虏多罗郡王爱新觉罗·尼堪已经到达科尔沁部族王庭所在,此时科尔沁族的族长是吴克善。他和尼堪之间的关系有点乱。

    比如,尼堪他爹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吴克善的姑姑,嫁给了他叔,但是,与此同时,吴克善的两个妹妹也嫁给了他叔,而皇太极的女儿又嫁给了他儿子,按照亲戚关系,没法算了。

    因此,双方见面,就都以官职来说话。

    不用说,科尔沁族是大清的铁杆盟友,全力支持大清的决策。毕竟如今吴克善的亲外甥可是大清小皇帝,最需要娘家这边支持的。

    因此,科尔沁族这边,是忠实地执行大清之策,因为有一点很明白,以科尔沁族和大清的关系,大清是绝对不可能亏待科尔沁族的。

    部族骑兵斥候,每日来往,把各种消息送到尼堪面前。

    某某部族迁移过来了,尼堪高兴;某某部族逃了好多人去明国那边了,尼堪愤怒;某某部族说合兵可以,但是要自己领本部人马,尼堪生气……

    不过不管如何,这个尼堪也是有一定本事的,不管什么情况发生,他在吴克善的协助下,最终都按照多尔衮的旨意,一边进行了牧场整合,一边也在整合各部族的军队。

    这一日,他正在忙着的时候,忽然,就见到了吴克善兴冲冲地走进了蒙古包,对他说道:“刚才探马有消息回报,已经核实归化城那边,明国正在大规模地开荒种田,并且漠北喀尔喀部族的人口,还有一部分瓦刺的人口,全都在那边。如果能打下那边,那就有非常大的收获,也能沉重地打击明国了!”

    尼堪一听,不由得又惊又喜。

    惊得是,没想到归化城那边竟然还有部分瓦刺人口,那岂不是说,瓦刺中的一些部族也如同漠北喀尔喀蒙古部族一样,被明国给征服了?

    大清这边,还在期待着瓦刺和沙俄帝国能在西面捅明国一刀,可以减轻辽东这边的压力呢!

    他喜的是,明国那边显然小瞧了大清的实力,竟然敢在关外大规模地开荒种田,并且还集结了那么多的人口,真的是一大块肥肉啊!

    如果能集结重兵,一下打下归化城那边的话,就如同明军能攻下大清北方粮食产地,绝对是致命的一击。

    这么想着,他便连忙问吴克善道:“兵力方面,可有核实清楚了?”

    “明国主力骑军大概在两万左右。”吴克善听了,连忙回答道,“其他敢归顺明军的蒙古骑军,大概在三万左右吧?探马抓到的人,说法不是很一致,但是大概上,应该这个数目就差不多了!”

    尼堪一听,心中顿时就估算开了,五万骑军的兵力,难怪明军敢在关外这么大规模的开荒种田!

    这个兵力确实有点雄厚,但是,在尼堪看来,真正需要在意的是,还是明国本身的那两万骑军,至于敢归顺的三万多蒙古部族骑军,战力至少要打个折。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草原上打仗,和关内的攻城略地完全不同,就算兵力再多,如果不以攻占为目的的话,绝对是大有可为的。

    心中有了初步的打算,他便连忙和吴克善一起,再去找那些回来的探马打听详细的军情,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有了。

    不过,事关重大,草原这边的战事,又关系到关内的大战,尼堪不敢擅自做主,便立刻赶赴盛京,亲自面见摄政王禀告他的作战方案。

    多尔衮听到尼堪的禀告之后,并没有马上决断,还是有些犹豫。

    因为在他看来,明国军队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哪怕只有两万骑军才是明军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