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发现有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太子殿下的安全,就会及时示警,由朱慈烺来定夺。

    一般而言,像这样的事情,一路南下以来,非常少,就只遇到过一次。

    那是两个大的村子抢水,发生了村子之间的械斗。

    对于这种事情,朱慈烺一行人便没有前行,最终等到械斗结束再过去了解了情况。

    蒸汽机为动力的抽水机不是万能的,干旱之下,也得有水抽才行。

    如果水不足的话,有蒸汽机也没用。

    毕竟大明实在太大了,有的地方是涝死,有的地方却是旱死,亏了如今朝廷有钱,各地多有救灾仓,能及时赈灾,要不然,一样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此时,听到锦衣卫校尉禀告的话,要是换了刚出京时候都他,估计会谨慎避开,但是此时,他和刚出京时候的心态完全两样了。

    这不,就听他只是微皱了眉头问道:“到底出了何事?”

    那锦衣卫校尉听了,略微犹豫了一下说道:“似乎……似乎是前面在行族法,浸猪笼!”

    一听这话,朱慈烺不由得略微一愣,浸猪笼,何以要群情激愤?

    于是,他又追问道:“杀猪么?很多?”

    他毕竟是太子,出身皇宫,且从未出过皇宫,所见所闻都是国家大事之类的,对于浸猪笼是什么概念,却是一无所知。

    边上的方正化见了,便在边上解释道:“该是有人犯了族法,要被族里处死,用猪笼装了浸水里淹死!”

    这种事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怕是成为一个常识了。毕竟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在县以下,都是地方乡绅自治为主。很多时候,族法大于天!

    但是,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对朱慈烺这个太子来说,却觉得不可理喻了。

    断人生死,这是官府才有的权力,甚至可以说,是皇帝才能有多权力。地方上,竟然敢私自草菅人命,这还了得?

    不过此时的朱慈烺,已经是在外历练了几个月的,看到方正化和身边锦衣卫校尉的反应,他就知道可能有自己没有理解的方面,便皱着眉头问方正化道:“看你们不惊不怒,可有什么隐情?”

    方正化听了,立刻便回答道:“公子不知,地方上的事情,不报官,一般官府是不管的。这种地方,族里能解决了,又没有苦主闹事,那就当是公正了。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以解朝廷人手之不足!”

    在县一级,享受朝廷俸禄的,才区区几个人,其他都是服役的方式,崇祯朝虽然已经有革新,但是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朱慈烺听了,顿时就不满意了。如果没遇到,也就算了,如今遇到地方上私自处置人命关天的大事,他肯定不会熟视无睹的。

    于是,他双腿一夹马腹,当即驱马前行。

    方正化见了,立刻一挥手,便带着锦衣卫校尉立刻跟上,提高了警惕之心。

    要说他们怕这些地方百姓,那倒也未必。毕竟这里可是大明国土,人人都是武装到牙齿,之前时候,只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一旦太子殿下有了决定,他们必然得用心了。

    前面路上,拐了个弯,就看到远处大约有两百来人聚集在道路边上的河边,男女老少都有。喧哗声远远地传了过来。

    或许是这边骑马订人多,也吸引了那边人都注意,有不少人纷纷看了过来。

    前行的五名锦衣卫校尉先一步赶到,隐隐做出防御姿态散开,并不说话。

    朱慈烺赶到之后,刚好在他们护卫多中间,却又不妨碍朱慈烺的视线。

    赶到的朱慈烺冷着脸,只是扫视了一下,便看到了大概的情况。

    就见这些人有的在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