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白沟河对岸,李远大营之中。

    “王爷,您断定这赵天麟会从这一段浅滩过河吗?!”李远对于赵王的判断感到难以置信。

    想要渡过白沟河,办法多的是,比如浮桥、造舟,而赵王所指的河段虽然是一段浅滩,但此时已经入冬,河面虽然没有被冰封,但河水冰冷刺骨,赵天麟怎么可能让将士们蹚水渡河呢?!

    “因为这个办法最快啊!”

    “快?!”李远有些不明所以,赵天麟兵精粮足,后勤保障也是稳固,根据斥候交锋的消息,平靖军中的斥候甚至已经开始穿棉衣了,这种情况下,赵天麟根本没有急的必要啊!?

    再观赵天麟的这一路推进用兵,俱是稳固不已,步步为营,怎么可能突然会着急呢?

    “难道是因为内阁中枢的压力?!”

    对于李远能从军事考虑到政治层面的,赵王对他的天赋表示认可,李远不但善于轻骑突进,而且该谨慎的时候会比邱福更加谨慎,考虑事情也更加周全,综合能力当在邱福之上。

    但赵王却并不是很喜欢李远。天赋高和受主君喜爱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除了小部分极其自信的雄主明君外,大部分的人都会喜欢不太聪明的手下。

    太过聪明,有政治天赋,就会考虑得全面;考虑得全面就意味着权衡,这样会让忠诚变得不纯粹。

    就像汉高帝偏爱樊哙,武帝青睐冠军,魏武独宠虎痴,高祖心向开平一般。

    这种人都有类似的特点——悍勇无双,且政治上不成熟。

    这样的人对于主君来说,更加忠诚。

    原本的邱福就是这样的人,可惜他辜负了赵王的期望,只能当一个猛将,难以独领一军。

    虽然没有那般喜爱李远,但赵王还是解释道,“李远,你对朝廷中枢的权力构成还是不够了解。虽然内阁中枢执掌治政大权,但他们并不能直接对在外的将士形成干涉,必须经过六军都督府才能指导用兵。内阁的部分文臣虽然想要尽快催促赵天麟用兵,但是他们的意见都被六军都督府的吴克明拦下了!”

    赵天麟的焦急并不是政治上的。

    只听赵王继续说道,“若是平常之时,赵天麟当然不会心急,他会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后,才考虑渡河作战。可现在有一个比稳妥更重要的东西摆在他们的面前。”

    “是何物?!”

    “自然是本王!”赵王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自傲之色,只要杀了他,靖难之役就会提前结束。

    虽然也不知道赵王在自傲什么,但他就是很自傲!

    “可王爷,您是秘密前来军中,赵天麟怎么可能知道呢?!”

    朱楷来大营的这段时日,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见其他人。情报是如何泄露的。

    “瞒不住的!你这军中不知道有多少奸细,怎么可能瞒得住锦衣卫的情报!”

    李远闻言立时下拜,“王爷,末将治军不严,使得锦衣卫的探子打入军中,窃取我军情报,还请王爷恕罪!”

    朱楷将想要下拜的李远搀扶住,随后开口道,“不必如此,此时不能怪在你身上。别说是你,就算是本王也拿锦衣卫没有办法。”

    锦衣卫原本为太祖的亲军,在吸收了原大理寺的镇狱司战力后,高手如云,开始监察天下。

    第一任锦衣卫都指挥毛骧也是情报上的奇才,将锦衣卫的情报网铺满了天下。

    朱楷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组织,但依旧不是锦衣卫的对手,在情报交锋之上,一直处于下风。

    连赵王身边都是如此,就更遑论这些在外的大军了,锦衣卫想要潜伏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你以为本王让张文弼在你军中频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