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凡尘,从此红尘多情事。

    原着中,洛水桥上一回首,天上明月也为之失色。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也登时看呆了眼。那么高傲的、视天下美女如无物的徐子陵,也一头栽倒在仙子脚下,从此红尘多事,恩怨相缠。

    而现在的师妃暄,那种隐藏的惑人心念的气质没有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质朴天真。

    这种感觉让杨清源感到很舒服,而不是之前的那种素净之中暗藏玄机的难受。

    师妃暄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杨侯请进。”

    然后,她引着杨清源进入了这个私人宅邸。

    一进门,杨清源就看到了很多的孩子,看着这些孩子的模样和此处的环境,显然这里不是一个私塾。

    那应该就是类似私人幼慈院性质的地方了。

    一大堆孩子看到师妃暄立刻围了上来,“师姐姐,这个大哥哥是谁啊!?”

    一个小大人模样的人看着杨清源,老气横秋地说道,“我知道,这个大哥哥肯定是师姐姐的相公!”

    “这里是个幼慈院吗?”杨清源也没有凭空猜测,而是直接发问道。

    师妃暄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

    杨清源眼神微眯,看来这其中还有故事啊!

    在师妃暄的带领下,杨清源进入了内宅之中,见到这个宅邸的主人——一个和尚。

    “无禄师兄,这位是扬州绌陟使,武乡侯杨清源大人。”

    师妃暄的介绍,显然是也是惊到了这位僧人,他出家之前也有些人脉,但不过是与县令郡丞交好,扬州绌陟使,督抚一方,代天巡牧,属于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大人物,可以理解为最高配的巡查组。

    一个普通和尚突然见到这样的人,其心情肯定是能理解的,定然是有些惊慌失措的。

    ”小僧,无禄见过杨侯爷!

    无禄和尚一个竖掌礼,杨清源随之还礼。

    “大师言重了!”

    ”正好,本侯也有事情想要问大师,还请大师解答一二!”杨清源脸上的笑容依旧如沐春风,但是心中在想什么,无禄丝毫看不出来。

    他在遁入空门之前,乃是扬州小有名气的商人,其丝绸生意做得很不错,也和三教九流打过交道,但是像这样的人物,一个都没有。

    “杨侯请问,出家人不打诳语,只要贫僧能回答的,定然不会有所隐瞒。”

    “请问无禄大师,我刚刚进门之时,看到了不少的孩子,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来历?!”

    无禄闻言轻叹一声,“这都是些苦命的孩子啊!”

    杨清源面不改色,只是继续说道,“无禄大师,方外之人,或许对朝廷律法不熟悉,但是本侯还是得教无禄大师知道,私开慈幼院乃是违律的行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慈幼院,在前唐之时就有了雏形,至大周,几乎每一个郡城之中都有了慈幼院。

    那些流浪、被遗弃、父母双亡的孤儿,都会由朝廷出钱将他们养大成人,这也是朝廷的善政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雏形。

    但这种慈幼院是不允许由个人开的。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这些孩子。虽然有慈幼院,但是整体来说,大周对于此是没有监管体系的。

    这种情况下,这些慈幼院也就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危险。

    许多的非法组织,会借着慈幼院的旗号来进行各种违法的勾当,包括但不限于买卖人口、逼良为娼等等。

    所以朝廷才会有此规矩,非经朝廷许可,民间不得私设慈幼院,若是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