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738年,皮逻阁谋乘胜兼并五诏,请求合六诏为一,得唐玄宗允许。

    为嘉奖南诏皮罗阁统一洱海地区的功勋,唐廷于开元二十六年册封他为“南诏王”。然而,南诏的野心没有就此终止。在统一六诏成功后,他们希望统治更大的区域,这就与希望周边小国相互制衡的唐朝发生了矛盾。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不久,利用滇东爨部的动 乱,挥戈东进兼并爨部,与唐朝发生激烈冲突。南诏在吐蕃的支持下大败唐军。唐朝自天宝战争失利后,被迫退出云南。南诏迅速扩大势力,统一了云南。由于南诏打败唐朝主要依靠吐蕃的支持,所以,吐蕃对南诏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控制不断加强。自秦汉以来,汉文化已在云南深深扎下了根,但在天宝战争后,因唐王朝政治与军事力量退出云南,汉文化对云南的影响有所减弱。

    直到阁逻凤反唐后,西爨地为南诏所有,并率兵胁迫西爨迁徙到太和城西南的永昌城,凡徙二十余万户。河蛮与西爨同为白蛮,徙居永昌,可以增加南诏的实力。西爨征服乌蛮(东爨),徙居后,乌蛮得自立,南诏国王世世与乌蛮通婚姻,让乌蛮徙居西爨故地,乌蛮自然对南诏和好,助南诏防御来自剑南的攻击。乌蛮经济与文化都比较落后,徒居滇池周围,从畜牧改为农业部落,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与白蛮相接近,这对乌蛮也非常有利。南诏国有白蛮作基础,有乌蛮作辅助,具备了发展的条件。东西爨迁居,确是南诏国的一件大事。

    此后,南诏与唐朝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吐蕃对南诏的控制是十分短暂的。不到半个世纪,南诏还是“弃蕃归唐”了。唐廷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南诏印”;以南诏统领的疆域设置“云南安抚使司”,政区长官为“云南安抚使”,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南诏由云南安抚使节制。

    自这次南诏再次归附唐朝后,南诏摆脱了吐蕃的抑制和压迫,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洱海地区成为南诏的首府所在地。在十赕地区,以往的昆明蛮、云南蛮、哀牢蛮、西洱河蛮、僰、汉姓等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原来诸蛮部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政治体制、共同的语言与共同的文化,融合为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原来的哀牢、昆明、云南、弄栋、青蛉、河蛮等蛮名也随之消失,就是唐代初期“乌蛮”、“白蛮”的界限也不复存在,出现了共同的专用名称。南诏建国百余年,乌蛮已经白蛮化,白族之名或来于此。

    “你知道横断山脉,山林茂密地势多变,并不适合操练骑兵。相传有一位乌蛮首领喜爱狩猎,他的部下为了讨主子欢心,特意从吐蕃运了一批獒犬。”说到此处老头子将头转向了玉儿的方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相信你也知道,正是拜这位乌蛮首领所赐,才会产出像玉儿这样的巨犬。”

    我心说这老头子的话逻辑很扯,谁都知道这疯人村乃是黑云寨禁地的核心,这黑云寨又都是汉人,与什么乌蛮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这老头子的话未免有些舍近求远。

    老头子介绍说别看疯人村名义叫“村”,其实就是一座山头,疯人村与大孤山在地理上没有区别。我见他越扯越远,忙把话题绕了回来,说道:“那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咱们待会儿再谈南诏国的事情,先讲讲实际的吧。”

    “小伙子,你别嫌我啰嗦,这故事不能只听一半。”无奈,我只好任由他的思路讲下去。

    “这个乌蛮首领啊,生前酷爱狩猎,死后依然对大孤山恋恋不忘,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坊间就传说,他死后并没有埋入王陵,而是葬在了大孤山。他那心爱的獒犬也一并殉葬。你们刚才听到的怪声,就是他的鬼魂带着獒犬在地下狩猎。”

    “就算传说是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