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估计在河水消退之后,西江上游河道的宽度,会维持在20~30米左右,深度在1.8~3米左右。

    而且上游与中游的水位落差,也会进一步缩小。

    再通过二次精修,灵渠运河的运输承载能力,将获得巨大的提升。

    根据唐菲林的估算,在降水量充沛的夏季,灵渠运河的最大通行船只,可以通行排水量500吨以下的平底水泥船。

    而到了冬季流量减少的季节,也可以通过水库调节河道水位,维持排水量200吨以下的通行条件。

    比起之前只能通过10吨以下的小木船,通行能力提升了20~50倍。

    而且这种束水造河的方式,是可以不断使用的,不过以后只能在遇到大暴雨的时候,暂时封闭运河,逐步加深加宽河道。

    这种方法如果长期使用,甚至可以让长江改道珠江,因此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后世之所以不用这种方法,那是因为河流两岸的人口密集,而且人为制造洪水和水土流失,一个不好可不是掉乌纱帽的事情,而是要小命不保。

    而现在南方各地人口不多,河流沿途人口的迁移也方便。

    当然这个方案只适用于山地地区的河流,对于平原地区的河流,虽然可以用,但效果会减弱很多。

    毕竟山地地区容易修建水库,而且有重力势能的加持。

    一天后,灵渠周边开始放晴。

    而湘江上游的冲河工程,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一大半,一切都在唐菲林的计划之中。

    在珠江口附近,洪水带着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甚至直接将海岸线向南推进了十几米。

    当湘江上游完成冲河之后,河道和西江上游差不多。

    唐菲林下令拆掉灵渠临时水库的一部分南坝,只保留之前的钢筋混凝土水坝,在河道上的临时坝肯定不能保留。

    当然,工程此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就要对灵渠运河进精修,同时修建几个真正的水库,用于调节灵渠的水量。

    完成冲河之后,唐菲林便急匆匆离开了。

    因为珠江(北江)—长江(赣江)—浙水的运河,也进入最后的阶段了。

    其实这一条的运河,比如灵渠还早进行冲河,去年年底的珊瑚台风期间,唐菲林就利用庞大的台风降水,硬生生加宽加深了浙水。

    而北江、赣江上游,做好了准备,只要临时水库储备足够的水量,加上遇到大暴雨,就可以开冲了。

    刚好近期江南进入梅雨时节,河流上游的降水量接近临界点。

    其实运河在性价比上,哪怕是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比铁路具备更高的性价比,特别是那些不考虑保质期的大宗商品,如果可以走水运,他们不会选择走铁路。

    例如德意志的鲁尔工业区,运河一直没有被淘汰,仍然充当铁矿石、煤炭的运输主力。

    而唐菲林和郑森等人明白,修建铁路的成本太高,而且维护成本也不低,特别是在古代的大环境下,运河才是王道。

    至于铁路方面,华北平原才是最适合的修建区域。

    当唐菲林急匆匆赶到北江上游的时候,当地的储水量已经达到了标准。

    他迅速下令掘坝冲河。

    赣江和北江成功完成冲河,河道被扩充到足以通行200~500吨的船只。

    ……

    唐菲林忙碌祸害长江和珠江的时候。

    郑森已经在扬州城检阅了鲲鹏1号。

    当宛如山峰一般的鲲鹏1号,缓缓的飞过扬州城上空时,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还在扬州城的李秀宁、柴绍、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