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迅速打通的关中平原,从洛阳运输过去的粮食,不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抵达。

    到时候空军的飞艇就可以腾出手来,给边远的河西运输粮食。

    至于压缩饼干,只是给各地进行应急的,这东西并不适合长期食用。

    虽然民众们非常喜欢吃,但那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吃过多少甜食。

    在物资供应相对充足的江南,压缩饼干虽然有人购买,但很多都是因为要在野外工作,又图方便的人,才会购买压缩饼干充饥的。

    第二天早上。

    营地又开始发放压缩饼干,然后让民众吃完之后。

    宣讲官迅速组织了1300多名青壮,开始修缮营地,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有三百多人口的村子,只是被唐军放火烧了一部分房屋,还有不少石头和木料残留下来。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所有人都有一处遮风避雨的房子,虽然后世的河西走廊很少下雨,但现在可不太一样。

    收到零度等温线更加靠近高纬度的影响,加上此时北方的植被还没有收到大面积破坏,河西走廊的年降水量比后世高50~80%。

    万一突降暴雨和狂风,没有房屋庇护的民众,很容易因为失温而死亡。

    其实这个时代的河西走廊,还没有彻底走向没落,但是生态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耕地有近3000万亩,问题是其中只有30%是靠近河流的,剩下的都是要靠天吃饭,以及冰山融水来灌溉。

    按照北方的人均20亩地来分配,这里分配50万农业人口。

    可是在隋朝时期,河西走廊的人口多达上百万,显然已经达到了土地的承受极限了。

    现在经过兵荒马乱,以及李唐移民之后,这里只剩下三十多万人口。

    看似又有土地可以重新分配了,但是河西走廊的生态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这里干旱、低温的气候,加上贫瘠的土壤,至少要人均30亩耕地,才可以保证农户的生活水平赶上江南。

    加上为了保护这里岌岌可危的生态,农业部、环保部已经在评估河西走廊的农业人口承载规模了。

    估计最后整个河西走廊的耕地面积,不会超过300万亩,大概只有10万人会获得耕地。

    除此之外,剩下的土地,除了无法开发的沙漠,还有祁连山等山脉的林地和草地。

    将沙漠戈壁滩刨除,又叫一部分难以开发的山脉去掉,同时将靠近沙漠的草地划出。

    最后整个河西走廊,只剩下大约300万亩耕地、1.2亿亩草地。

    耕地可以分配给农户,但是草地却不能随便分配,而且这个时代的牧民,养殖的牲口之中,有很大比例的山羊。

    山羊有一个非常恶劣的习性,那就是刨根,它们不仅仅会吃草,还会刨草根,一旦分配草场给牧民,牧民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大规模饲养山羊,而固定的草场,根本经不起山羊的祸害。

    而且郑森也不想让牧民自由散漫的分散,这很容易形成新的游牧部落。

    最好是以牧场公司的模式,将这些草场圈起来,然后建设一些大牧场,将这些牧民吸入公司之中。

    反正很多牧民其实就是部落贵族的奴隶,如果一下子让他们独立去放牧,还真不是一个好办法。

    河西走廊大概可以划分为24个牧区,每一个牧区500万亩草场,这些牧区并不是放牧,而是打算采用圈养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通过化肥、挑选良种牧草、喷洒水车、牧草收割机、青储技术,实现牧草的大规模生产。

    让河西走廊变成一个以机械化畜牧业为核心的地区,而不是走农耕和游牧路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