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地貌上已经见到了一层看着就招人喜欢的翠绿。

    可不知为何,本应该带领李臻朝着洛南周边村落而走的杜如晦却显得心事重重。

    在刚刚出城走了不到两里的距离后,他忽然停了下来。

    “道长。”

    “嗯。”

    看着他那眉头紧皱的模样,李臻其实早就猜到他要说什么了。

    毕竟,他也不聋。

    那俩老头说的话杜如晦能听到,他自然也能。

    但问题是……

    能又如何?

    不管是他说过的《隋唐》也好,还是说通读的史书也罢。

    其实对于毋端儿的记载都非常少。

    或者说,他更像是李渊丰功伟绩之下的一颗……很不起眼的垫脚石。

    李渊来了。

    李渊开打。

    李渊胜了。

    李渊垒了个塔。

    李渊走了。

    就这么多。

    记载寥寥的史书上,根本没有写占据了河东如此之久的毋端儿是怎么一个人物。

    也没有说李渊走后的这一年,被闹匪患伤害了这几年的河东百姓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但想来无非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果而已。

    朝廷赈灾。

    不管是给粮食,还是给钱……不管有没有人中饱私囊……

    反正朝廷给东西了。

    而这几年,天下大乱……一个小小的河东郡闹了灾荒,比起今天哪地方冒出来个反王,明天皇帝又做了点什么事,或者是后天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之类的“八卦新闻”,谁会关心一个已经赈灾了的郡县死活?

    更何况……乱世将至,一个河东……

    又真值得写史之人费几滴笔墨吗?

    只要写明白李渊的“伟大”就够了。难不成,在写完之后,还加一笔“战后休养不利,饿殍遍野”的句子彰显李渊的无能?

    明显不可能嘛。

    可是,放到现实之中,便是如此。

    不用亲眼去看。

    光听,李臻就听明白了……

    河东那边,春耕之际,家中粮种被抢走的那些农民……

    心中究竟是何等的绝望。

    可是……

    当李臻听到了杜如晦的下一句:“道长对河东之地如何作想?”时,却再次陷入了沉默。

    怎么想?

    根本不敢想。

    因为,他想的……

    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