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后也要学种冬小麦,同样的田地就能多收一季的粮食,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能吃口饱饭了。

    天公作美,接连半个月的晴天,大家忙忙碌碌地总算把麦子收回了家,妇人们忙着把晒干的麦粒再次风干净,男子们忙着犁田平整秧田准备插秧。

    李虞家秧田里的秧苗粗壮、白根多、叶色也绿,附近的村民围在秧田边,看着李虞家的秧苗交口称赞,都在打听稻种是哪里买的,当听如意说是从通州带过来的时,都失望的叹气。李虞笑着对他们说道:“大家不用叹气,等这一季稻子收割了,可以到我家庄子上来买稻种。”

    村民们听李虞说会卖稻种给他们,又担心稻种价钱太贵买不起,一位村民试探着,问道:“县太爷夫人,您家的稻种多少钱一斤啊?”

    李虞温和的笑道:“大家放心,比一般的稻种贵不了几文钱,你们也可以用普通的稻子来我家换稻种,只是得先统计一下,毕竟只有这么点稻子,得让大家都能买几斤回家试试。”

    “多谢夫人。”村民们道谢后放心的走了。李虞教杨威指挥长工把野稻,和家稻按间距栽好,灯杨威学会后,就把剩下的秧田交给他来管理。

    过了小半月,麦子也全部晒干了,秧苗也全部插好了,一百多亩麦子收获了三四百石麦子,李虞心里总算是安稳下来。

    县衙修建的县学在银钱到位后,修建的速度也快了起来,李虞把靠近官道的荒地留了一部分出来,开始修建客栈和铺子,如意启程去青州购买笔墨纸砚,回来放铺子里销售。

    五月底,县学竣工前,徐春在楚江掌柜的帮助下,在青州带找到了两位屡试不第的落魄秀才,一位姓邵名清源,一名姓宋名泊,两位秀听楚掌柜说去青川县学教学,衙门还给修好了宅子,欣然同意拖家带口的跟着徐春来了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