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元轩与高肃用手臂挡住强光,耳边不断传来那人滔滔不绝的话语:“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士族或次级士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士族拥护,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北朝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元轩听的来了兴致,问道:“你知道未来发生的事?”
何声道:“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贵族关陇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也为后来的杨坚建隋打好了基础。北周武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高肃背靠着元轩,道:“鸿凌他为何要说这些?”
何声还在继续:”从西晋到隋朝的建立,中间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中国呈现出了大分裂再到大一统,最终完成了民族融合,最初的三国由司马家一统天下,司马炎开创了晋朝,实现了大一统,但是这个王朝却很短命,原因就是司马炎吸取曹魏灭国的教训,大肆分封宗族子弟以拱卫中央,防止大权旁落。而在“白痴皇帝”司马衷之后由于继承人不明朗,因此这些王各个都起了野心,中国陷入了巨大的内耗混战当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八个司马家的王轮番攻入京城,在执政一两年之后又被另一个王所推翻,就这样中国陷入了常年的混战中,结果匈奴人刘渊振臂一呼,在山西起兵,正式建立汉国,五胡乱华的大旗便逐渐拉开了。汉国在和晋朝不断作战中逐渐强大,公元316年,刘曜攻入长安,晋愍帝降汉,西晋亡。次年三月,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南北中国从此隔河而治。前赵由于内部政变,刘曜称帝,其手下石勒宣布独立反刘,新中国成立后赵,前赵与后赵开始了几十年的对峙与战争。”
元轩道:“他说的这些或许就是未来之事!”
高肃道:“我们被困在这里,他意欲何为?”
“中华大地还陆陆续续建立了很多割据势力,都纷纷立国。西晋旧臣张轨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