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感觉自己定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自然不至于身死,可废掉王位,收回藩地,还是没有丝毫问题。

    在第三天的时候,朱棣听着外面斩首谋刺数千人的消息,整齐衣冠,静候宦官上门。

    然宦官确实上门了,带来的却是父皇接触禁足令的消息。

    这让朱棣都有些懵圈了。

    感情自个多想了?

    仔细想去,疑惑丛生。

    朱英可不是个良善之人,这一点朱棣早就知晓,在西域的那些事迹,心狠手辣可不在少数。

    怎就轻轻放过自己。

    是没把自己当成对手,亦或是单纯做给父皇看?

    “有没有这种可能,太孙殿下当真是想表叔镇守倭国,教化外民。”

    李景隆犹豫一番后说道。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合太孙殿下在京师前后所有动作来看,李景隆真的没有觉得有这对燕王的感觉。

    毕竟在皇宫中,就连朱允炆如今占据东宫,太孙殿下也没表达出什么太过于强烈的其他意思。

    入住东宫,本就是目前的太孙殿下所正常行事,名分大义上,亦无可厚非。

    若说装作如此,以太孙殿下之聪慧,可真没什么必要。

    唯一的解释,是太孙殿下,真没把东宫放在心上。

    体恤军户老兵,可说谋取军中威望。

    早朝在午门为百官赐下早点,那可不是说谁都会想到的。

    古往今来,即便是再过贤明的君王,也没有这个动作的,唯有真心为百官着想,才能如此。

    这般看来,李景隆是真心感觉不到太孙殿下的狠辣,唯有仁义良善。

    “谋刺之事,跟本王有和干系,本王还不屑做那下作之事。”

    朱棣冷哼一声,答非所问。

    其实在朱棣的心中,已然觉得朱英确实没有刻意来打压他。

    而现在这种感觉,反而有一种为朱英驱使的意味。

    话说回来,朱英为太孙,日后继皇帝位。

    他为藩王,本就是君臣,即便为前锋大将,也符合法理。

    “真希望早些去打倭国,本王不想在这京师久留了,景隆,最近可有什么优秀的学子,可愿随本王前往倭国的。”

    朱棣补充说道。

    现在他的心绪有些凌乱,一肚子的不爽,就想着找个地方发泄。

    现在看来,征伐倭国,才是他最好发泄的最好。

    想起倭国那些倭寇,朱棣眼中冷色闪过。

    李景隆闻言,微微一笑道:“表叔放心,我已经联络诸多好友,尽皆表示可为表叔效力,亦有多人联系老家好友,愿举荐一番。”

    “至少当有百人相随,亦是不错。”

    听到这话,朱棣的眼中闪过喜色。

    他知道李景隆在文人那边的名声不错,没想到这般给力,这才多久,就已经有百人了。

    好歹去了倭国,也能凑出个百官来,不至于无人可用。

    “辛苦景隆了,这一杯,敬景隆。”

    朱棣举杯道。、

    李景隆也端起酒杯道:“共饮!”

    两人一口饮尽,李景隆接着说道:“倒也并非是侄儿功劳,如今大明学子众多,科举难过,亦是有传闻科举将会大改,翰林院正在编撰新的典籍。”

    “学子们寒窗苦读,一朝改革心血尽废,哪肯甘心。”

    “前途不明,加之表叔名声威望显著,自有功劳,领军更是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