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徐妙锦想了想:“多数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最近大家有说,陛下太孙都不怎么管理朝政,也不知会不会影响到皇家威严。”

    朱英摇头道:“她们不懂,皇帝手中,兵权才是关键,现在实行军政分离,文官们再也没有干涉兵权的能力,这可跟以前不同了。”

    “不过这么说起来,最近倒是确实要加强一下对兵权的把控了。”

    朱英一边说一边想着。

    他先前就准备筹办大明各卫所都指挥使大会。

    这主要是对现有的将领进行一个教育培训,也是思想建设的关键。

    大明的军队,主要为京军跟地方军两大块。

    京师这边的士兵,在这数年的改革之下,已经基本上演变成了职业军的概念,他们的军饷由国库负责,平时只需要不断进行操练,无须去进行屯田。

    这也是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

    尤其是在实行退役制度后,让许多京军中的年迈士兵去到了各地区治安司,治安所。

    像是京军这边退役的,基本上九成多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即便是有些因个人情况无法安置的,津贴上也是相当丰富。

    毕竟能够作为京军,大部分都是从前开国有过功勋,亦或是父辈有功勋门荫者。

    明初的时候,京军这边共有四十八卫,这些年随着国库丰盈,则不断进行扩兵,已然有七十二卫。

    一卫五千六百编制,京师有四十万士兵拱卫。

    不过实际上已经没有四十万了。

    海外藩王那里去了四万,吐蕃去了五万,安南去了将近三万,远洋舰队去了一万余。

    京师缺人自然就会募兵,加上正在招募训练的,如今京师大约在三十万兵。

    每逢战事,一般是京军出小部分精锐,地方军的大头。

    像是徐辉祖去的时候,京师这边安排五万精锐先行,他自己带了数千亲卫,军官,然后地方军凑二十多万兵,这般进行组合。

    朱棣等四藩王也差不多,京军配一万人,然后地方军配数万人。

    地方军主要分为三大块:卫兵,边兵,民兵。

    卫军主要是在大明内陆各重要军事重地,大部分就是屯田兵,战时参战,农时忙农。

    一般出现战事,主要调动的就是卫兵。

    边兵则是指大明各边关驻扎的士兵,他们可以说是卫所军中的精锐所在。

    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的边兵便是。

    这是比较出名的,也是大明最主要的边兵。

    其他像是乌斯藏,广西,云南,在边关地带同样有边兵。

    剩下的就是民兵了。

    这些大多数是地方势力合法建立的非常规兵种。

    后世叫民兵团,现在称呼为义勇军。

    西北地区有土兵,云南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还有比如少林寺的僧兵,采矿的矿兵,盐司的盐兵。

    他们不在军户体系中,但有战事也可征召,平时操练由各自出钱粮,没有军饷,但立下军功也能得到封赏。

    还有水师。

    这一块跟卫所差不多,先前朝廷不重视,现在随着海贸发展逐渐扩大,已然有超越地方军的声势。

    水师目前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朱英准备扩军到五十万。

    也就是比现在翻个倍还要多。

    之所以需要如此多人,自然是关乎到大明对海上的掌控。

    水军跟陆军不同,很多陆军并不能直接当成水师,否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