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了想,朱英决定让齐泰去。

    齐泰还是很有能力的,这些年担任着兵部侍郎的职位,估摸着兵部尚书茹瑺退下来后,就是他来继承了。

    这些年朱英掌控兵权,齐泰也有不小的功劳。

    虽然在大事上见不到齐泰的身影,但齐泰的重要不可忽视,如果没有他的配合,许多军事学院结业的学子,显然也很难插手各地卫所。

    齐泰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忆力超群,他对于大明卫所非常熟悉,尤其是京师周边,很好的把军事学院的学子进行安排。

    当天,朱英就把齐泰叫到东宫后殿,询问他对于暹罗治理的想法。

    “臣推荐一人,应当可起到效用。”

    听完太孙的问话后,齐泰恭敬的说道。

    朱英没想到他会举荐别人,好奇道:“齐爱卿举荐谁呢?”

    齐泰沉声道:“臣所举荐之人,现为吴王麾下,黄子澄是也。”

    朱英皱眉道:“为何举荐他。”

    对于黄子澄,朱英并没有太大的好感,也谈不上什么恶感。

    不过从历史上,此人优柔寡断,虽有忠义,但朱棣成功靖难,毫无疑问他都算得上个功臣。

    所以也被朱棣赏赐,喜提十族。

    让这样的人去治理暹罗,朱英怎么想都觉得有些不靠谱。

    齐泰说道:“殿下有所不知,黄子澄门徒众多,如果他去治理暹罗,号召之下必然有大量的学子共同前往,目前暹罗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化,土著不识我大明之语,沟通困难。”

    “想要教化暹罗,自然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奋勇而去,黄子澄在这其中,将会起到极为关键之用。”

    “且这数年中,黄子澄一直协助吴王治理吴城,已然有了丰富经验,此刻再去治理暹罗,已手熟尔,臣听闻黄子澄在吴城的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学问,对于南洋各地语言皆有涉猎,想来暹罗之语也是熟悉。”

    “因此臣认为治理暹罗人选,黄子澄最佳。”

    朱英闻言,心中思量几番。

    虽然没有直接应下,也已经被齐泰说动了。

    齐泰说的没错,黄子澄在文人圈子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否则也不会让朱元璋指定为先前的东宫伴读。

    现在的吴城稍微打探下就知道,不说多么繁华富饶,也算是井井有条。

    而且很多大明的读书人都喜欢去到吴城,现在朱允炆麾下武将没几个,文臣多得很,这少不了齐泰的功劳。

    小小的吴城,要那么多的文臣干嘛。

    齐泰走后,朱英便决定了让黄子澄去暹罗,正好带着他那一帮子徒子徒孙去。

    反正不管如何,最后的情况也差不到哪里去。

    于是朱英就叫来徐妙锦,帮他起草令旨。

    ——

    吴城。

    这里是吴王朱允炆的藩国。

    在去年的北伐结束后,今朱允炆就被允许回到吴城。

    毕竟他去京师,跟朱樉,朱棡,朱棣,朱榑倭国四王不同,完全就是来凑个热闹。

    北伐那边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在京师里也是玩乐度日,留在京师也没太大必要。

    不得不说现在的吴城发展还是挺不错的。

    背靠大明,还有朱英给他的五万精兵。

    哦,现在只有两万,三万兵被调去了真腊。

    不过这对吴城也没有什么影响,安南占城都已经归属于大明,两万精兵完全够了。

    吴城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朱允炆自小受到儒家学说影响,讲究的就是个和平治世,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