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

    “王嫂子今儿来得真早。”

    “不早不早,你们不也来了。”王氏敷衍笑笑。

    要说,这些日子上山,这些人的面孔,也算看得眼熟了。

    以前都只是笑笑罢了。从没这样热情过。

    赵二婶高兴坏了,拉着王氏说:“嫂子,我看咱家大石,能说亲了呢!”

    “一天没事尽瞎说!咱家连个房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说亲。”

    “哎呦!你瞅瞅这一路上来,多少人盯着大石瞧?我觉着,要是可以,你就选一个对得上脾气的,性子也好的,给大石成个家得了。大石二十了吧?也老大不小了。”

    “说我家,你家赵一不也差不离?”

    两人说说笑笑下到地里。

    李大石今儿还是两幅挑子,只不过今天不挑水。

    而是按着三弟交待的,去河里挑淤泥。

    三水说的,反正他没弄明白。

    捞起来的淤泥,挑到前几日开出来的荒地里,摊开来晒。

    说是淤泥,木屑,草木灰,大粪,河沙,按四比二比二比二比二的比例掺在一起。

    还要堆一块发酵。

    当时,爹和赵家三个叔叔,没听说过这些,问三水哪学来的。

    三水说书上看的。

    说对粮食好,能增加产量,还能长个头。

    这不,他们今天就开始忙活了。

    李二木带着赵家几个小的,前些日子砍剩下来的木材,还有林子里的枯枝,堆到一块烧。

    原本就是近山腰上方,位置高了,风就大。

    才小半天,就烧了几大堆的草木灰。

    赵李两家人的一顿操作,把半座山的人,都看傻眼了。

    “这是沤肥?”

    旁边人摇头。

    他们通常的沤肥法,就是在自家地边上,抗个大坑,搭个旱厕,或是直接挑粪水倒在里面,等它发酵。

    可这种加河里淤泥,还加河沙,加这加那的,这还是头一回见。

    “他们两家打哪来的啊?怎么做法和我们不一样呢?”

    旁边人又摇头。

    “反正你看李大石那个大块头,还有他身边那个小块头,指定不是咱们那边来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李两家忙得没有白天黑夜的。

    李三水这边,也开始正二八经的跟着吴孝天学医了。

    因着之前刘家大公子的事,吴孝天神医的称号,就这么在永来镇传开了。

    要知道,刘公子重病的时候,当时刘家把镇上所有郎中,土郎中,都给请了去。

    可别人都不敢接手。

    反倒是在吴孝天这里,短短七日,就把人医好了。

    要说不是神医,他们都不信!

    于是医馆每日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多。

    打一开始,吴孝远就直接让三水上手把脉。

    三水看过了,他再复诊。

    让吴孝天没有想到是,三水的医术,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许多。

    就是在写方下药上,稍显生疏。

    在他看来,三水这是少见的苗红根正。

    要说这些日子,和赵李两家热热闹闹的生活在一块,有没有烦心的事呢?

    也有!

    比如说,刘安逸!

    那刘大公子,每隔两三天,就跑来医馆,非得要三水给他把脉。

    这不,今儿刚过正午,刘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