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既然剑出鞘了,那便多亮一会儿剑光吧。公元前572年5月,晋悼公命令中军元帅韩厥、中军佐荀偃率军讨伐郑国。命令齐国、鲁国、曹国、邾国、杞国等中原诸侯出兵相助,组成联军,集结于宋国的鄫地。

    联军直入郑境,兵锋所指,郑军把主力撤往都荥阳,仅派出一支步兵象征性地阻击联军。联军继续进军,直抵郑国的郛邑,在郑国的洧水岸击败郑军。郑军退守荥阳。

    根据部署,韩厥放弃继续进攻郑国,命令联军驻扎在宋国鄫地,只率晋国南攻楚国的焦邑、夷邑,并一举拿下,再讨伐已经归顺楚国的陈国。

    动静搞这么大?是的,晋悼公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展现晋国雄姿。这位少年国君非常看不惯晋军长期以来逢楚就撤的作法,他就是主动进攻一下你楚国,看你楚国有何动作。

    不但救宋,而且攻郑、侵楚、伐陈,一口气出了四招,你楚国佬接招不?

    为防楚军大军反扑,晋悼公亲自率晋军主力,联合卫军主力,集结于卫国的戚地,以作韩厥、荀偃军后援。

    楚国服软了么?当然不会。楚共王大怒,派出右军元帅熊壬夫率楚军北上,再次入侵宋国。郑国得知楚国出兵,派出一支军队再次侵宋,并顺势攻占了宋国的犬丘。

    很显然,尽管晋国取得了对楚鄢陵之役的胜利,但根本没伤着楚国多少。中原局势就是形成了以楚国为首的楚国、郑国、陈国、蔡国等诸侯集团,以晋国为首的齐国、宋国、鲁国、卫国、曹国、邾国、莒国等诸侯集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各国不是你进攻我,便是我进攻你,谁也不服谁。

    按理说,刚即位才一年的晋悼公应该稍稍避避楚国兵锋,先把国内诸事给料理了。但晋悼公非同一般国君,他对目前的晋国国内治理非常自信,还是那句话:既然在江湖亮了剑,那便把这剑亮到底!

    亮到什么底呢?收服郑国,并让楚国知难而退!中原,绝对不容你南蛮楚国染指!晋悼公一边继续部署着与楚国的中原争锋,一边又派巫臣远赴吴国,指示吴军不断骚扰楚国。

    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5月,郑国再次讨伐宋国。晋悼公二话不说,命令荀罃率晋军联合宋国、卫国、曹国、邾国再次讨伐郑国。联军强势入侵郑国,一举夺取了郑国重镇虎牢。

    荀罃是一位真正的帅才,他听取了鲁国人的意见,命令部队驻扎虎牢,并在虎牢筑城,放出风去,联军将长期驻军虎牢,摆出一种随时入侵郑国的态势。

    郑国人终于慌了,如果按以前的打法,联军来一次,那我郑军便退守都城荥阳一次,反正你联军再怎么强大,但要攻下坚固的荥阳那是难上加难。郑国的防守指数那是超一流的,只要你联军被拖在郑国,那老大哥楚军一旦北上,你联军势必要与楚军一战。

    郑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就是这个策略:想尽一切办法,引诱以晋国这首的联军与强大的楚军一战!只有将晋国、楚国这两头大老虎给互相咬得伤痕累累,再也咬不动了,咱郑国才有机会谋求自己的发展事业。

    正因为如此,所以,郑国几乎成了当时中原诸侯中最会主动挑事的国家。什么时候晋国和楚国不争了,郑国便去讨伐一下世敌宋国,一讨伐便立即搅动了江湖这池水。

    郑国便这样自以为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你楚国与晋国打与不打,其实都是由我郑国来决定的。

    但这一次,郑国人发现不对劲了。首先是楚国根本没迹象北上救郑,此时的楚国已经与东边的吴国干起来了。然后是军事重镇虎牢被联军攻占,而且联军已经开始在虎牢筑城,一旦城筑毕,联军便可以屯兵,到时战争的主动权便完全由晋国掌握,凭借虎牢城,晋国随时可以对郑国发起攻击!

    筑城虎牢,荀罃终于找到了郑国的命门。而这个时候,郑国亲楚的国君郑成公也终于在内忧外患中薨了,加上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