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我们先看看这个时候的世界局势吧。世界仍旧是以晋、楚两国为核心的对峙局面。收服了齐国后,晋国势头正强,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主要有晋国、齐国、宋国、郑国、曹国、卫国、鲁国、邾国、莒国、滕国、小邾国等。
此外还有一个吴国,吴国在晋国长期的扶持下,终成一军事强国,他们在淮河流域不断向楚国发起挑战,楚国的大量兵力被牵制于吴国的挑衅中,两国战争不断。赵武担任中军元帅的当年,即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侵略楚国的附庸国巢国中意外战死,此时的吴王由诸樊之弟余祭担任。
楚国在英明的楚康王的领导下,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近期取得了对吴作战的大胜,趁势灭了舒鸠国,对外扩张势头强劲。以楚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主要有楚国、陈国、蔡国、唐国、许国、徐国等,以及楚国收服的大量附庸国。此外,西南的巴国、蜀国等与楚国的关系非同一般。
此外还有一个秦国,秦国自秦穆公以后便迅速衰落,至少在东进上是再无半分前进的迹象,被晋国压得死死的。出于历史原因,秦国恨透了晋国,所以虽然不敌晋国,但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袭扰晋国。此时的国君是秦景公,继续与楚国保持着结盟的关系。
至于周王室,暂时不去管了,天子周灵王已经快到头了,谁也不会真正把周天子看在眼里。
不过,楚国虽然是晋国头号敌人,但两国之间表现得还是相当谨慎,双方心照不宣,尽量避免直接战争。双方互相较劲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代理人战争,代理人现在对晋国来讲主要有东线的吴国以及中原的宋郑两国,主要对付的是楚国。鲁国和卫国主要对付的是齐国,现在齐国趴下了,那大家也就消停了。
对楚国来讲,主要是陈、蔡两国,对付的是中原的郑、宋等国,但这两国很弱,总是被揍。本来楚国与齐国是结盟的,但齐国的齐灵公、齐庄公总是自寻晦气,结果被晋国揍趴下了,现在楚国少了这个重要盟友。还有一个秦国,但秦国太弱了,至少在晋国面前太弱了。
可以说,相比楚国,晋国仍旧是占据着主动。一是周王室是支持晋国的。二是中原诸侯总体是归顺晋国的。三是晋国的小弟普通要比楚国的要精干强大。
赵武冷静地分析着世界局势,他很清楚,对晋国来说,真正能够撼动晋国的是国内的权力斗争。他自懂事起便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晋国权力斗争,多少大家族被灭,多少次因为晋国的权力斗争带来的巨大内耗,使秦、楚、齐等国对晋国形成一定的威胁。
对于自己的赵氏家族,赵武更要负起自己这个族长的责任来。赵武很快理清了自己的执政思路:
第一,对天子继续恭敬,不能失了礼,维持即可。
第二,对中原诸侯,恩威并用。那些个反对晋国的中原诸侯,一定要打服了。所以,赵武一直支持前任中军元帅范匄的对齐政策,组织联军继续讨伐齐国。此时的齐国已经服了。对那些个国内矛盾重重需要晋国出面协调的主场,晋国当仁不让,履行好诸侯之长的职责。对那些个对晋国有些不满的诸侯,努力争取,适当时让出一定的晋国利益。
第三,对楚国,继续维护目前的局面,尽量不要直接开战。实在没有办法时,那也只支持代理人战争。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诸侯,一个是吴国,一个是郑国。对吴国,继续扶持,现在吴国遭受了打击,晋国应该继续提供各方面的援助。郑国是一个可怜但可敬的诸侯,要好好思考对郑国的态度,必须让郑国对晋国死心蹋地。
第四,对秦国,最好是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西线之患貌似已经消除了,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秦国当然也在发展,不能不重视。
所有一思路,归结于一点,其实便是努力实现世界和平!这正是赵武经历了长期思考后所希望达到的另类晋国称霸策略,谁说称霸非得战争?称霸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