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回禀陛下,”辛弃疾低头道:“草民没有正式的官职,是属实习——即过去参与基础的工作,有观瞻考察之意。”

    “实习?”赵构诧异道:“农业的官——实习什么?”

    这农桑之事,无非就是计算赋税种种,总不能跟着拔草浇粪吧。

    “还有,朕有一事一直不明白,”他的身体微微往前倾了些,语气里困惑而警惕:“这临国的东西,怎么就量产富足而物价便宜?”

    辛弃疾虽然在临国呆了一年,却也没忘了规矩,再次行礼,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从养鸡场的构造、粮食作物的改良,到会议制度和审查方式,辛弃疾解释的通晓清楚而深入浅出,听得君臣二人都颇开了眼界。

    他所说的这一切,都如同天方夜谭。

    “把鸡困在笼子里——四十天就可出来一批?!”陆游震惊道:“四十天?!就可以把鸡苗养成肉鸡?!”

    辛弃疾点头道:“草民不敢说谎。”

    他见皇上和陆大人都一脸空白的看着自己,明显是还在回味这其中种种的难以理解的地方,又解释道:“临国子弟不读四书五经,而是经世实用之学。”

    “不读四书五经?当真不读?!”赵构捂着胸口道:“朕之前就听说过这消息,一直不肯信——总不可能是从扬州回来的人都铁了心的骗朕吧!”

    辛弃疾心里也知道这番话对于他们而言有多不可思议。

    自己虽然是儒学教育长大的,但报国心切,所以文武兼修,被武学师父教导出兼容并包的进取之心,才会如此积极的学习临国的新知。

    可无论圣上还是陆大人都未曾接触过这一面的事情,想要理解确实很难。

    “陛下……要不,看看课本?”

    -2-

    赵青玉那个熊孩子的原话是——“要不你拿着小学课本给你们的皇帝扫个盲吧。”

    这话放在临国没什么问题,放在宋国那是要杀头的。

    辛弃疾当时心里一笑,没想到如今真的成真了。

    宋国也好,往前的春秋战国汉唐也好,等级分明到了无论对错的程度。

    上位者,也就是长者、尊者、贵者,是没有错这个字的。

    下位者不能公开的指出他们的过错,不能与他们公开的讨论事情和方案,更没有参与权和质疑权。

    到了宋代,会议也永远是上位者发号施令,参与会议的下属们唯唯诺诺的称是便是了——绝不可能有人能如临国人一样积极讨论这政策该如何修改完善,说话都要万般的小心。

    因此,忠臣在直言进谏的时候,幸存者被明君容忍提拔,继而青史留名。

    而不幸者早就以违逆乱上等种种理由驱逐又或者杀戮,骨头早都烂在泥里了。

    哪怕到了现代,这种情况也十分普遍。

    和一些古板而又要面子的老辈交流时,你针砭时弊,他说你顶撞犟嘴,你引经据典,他说你胡搅蛮缠——

    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

    资历、年龄、身份,每一样都可以压死人,这些人根本不关心讨论的事情到底真相如何,或者最终该如何解决问题。

    他们本质上关注的,只有绝对的话语权。

    这些事哪怕没有人教,辛弃疾自己也懂。

    他每次在临国感受到放松与无拘无束的时候,心里都在反复告诫和强调宋国的规矩。

    在那里生活的太久,他一直担心自己回了宋国以后会因为散漫无规矩而成为异类。

    还好没有——至少伪装的非常到位。

    几本书被献到赵构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