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人、读书人,以及两岸的众多读书人,看到曹景春如此,也都齐齐鞠躬,对赵亥说道:“我等知道读书人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了。感谢老师!”

    赵亥欣慰的看着他们,笑着说道:“我等读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已。”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赵亥笑了,所有的读书人,都笑了。

    从赵亥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圣人的影子,看到当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智慧闪烁之光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诸君勉励就是。”赵亥最后吟诗一句,鼓励过这些年轻人。泛着微微醉意,摇摇晃晃走回自己画舫的船舱内。

    韩鹰立即发令开船。这艘庞大而雍容的画舫,在众人崇拜的视线之中,徐徐离去。宛若一条巨龙,在渭水之上游走。

    此时无数狂热读书人,视赵亥为神明一般,纷纷从两岸沿河街道,一路追随赵亥画舫往前走。

    无数人都想呼喊着,想要登上画舫,与赵猛龙先生一见。可惜画舫始终都没有停下。

    没有人知道,官学的赵猛龙究竟是何人,甚至连官学自己人也不清楚他的来历。官学主簿们纷纷命令自己的下属,去查验官学在学学生的名册,希望找到赵猛龙的名字。不过后来汇报的下属们,都说查无此人。

    他就像一场梦,又或者上天派遣来的使者,来无影,去无踪。

    虽然赵亥离开。可是沿河的读书人还有百姓,久久不散。人群之间传颂着赵亥今晚的金句,如同圣人训诫一般,让无数人开始背诵、记忆,乃至于有崇拜者把赵亥的诗还有句子,写在纸上,烧毁之后冲水喝,只希望能够沾一点点赵亥的文才风姿。

    也有人将赵亥的诗词还有对话,整理成一篇稿件,以匈奴传过来的刺青之法,纹身在背上,以示自己对赵亥的崇拜。

    可以说,甚至赵亥作为皇帝之时,也从未享受过如此高的礼遇。

    慕容沁心坐在船舱之中,看着对面喝的微醉的赵亥,眼神之中充满好奇。“你既然如此一心为国,一心为读书人着想。为何又要帮我进宫刺杀狗皇帝?”

    “皇帝若是死了,国家动荡之下,你们读书人还有什么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赵亥斜躺在榻上,“这二者,有什么矛盾?”

    “如何不矛盾?”慕容沁心诧异的看着他。

    “我觉得你,对我隐藏了太多东西。如果你还是这样充满秘密,隐瞒自己身份。我想,我们的合作,恐怕就要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