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契丹人、女真人和汉儿们都觉得,应当想办法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建立完善的制度,进而建设起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产生财富,而又令上下各安其位的国家。

    但这个想法只实施了一半就无疾而终。

    成吉思汗不希望拖雷过度扩张权势,更不允许拖雷当真建立起国家体制,把蒙古人的杀性和暴虐,消耗在体制的运行上。而拖雷则在回到东方的两年时间里,想通了更多的道理,他发现,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国家,太难了。

    要轮体制的完善,这世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大宋相比。可大宋绝对有问题,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拖雷先后伪托了多个身份深入大宋,他做过护卫,做过商贾,当过坐地的员外,由此他接触了大宋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无论赋税,户籍,还是官员和地方的管理、军队的训练和运用,大宋到处都有妥善的制度,可到处都是一团糟烂。

    再到上层,那就更可笑了。

    官员们只顾着打嘴仗撕咬,皇帝躲在皇宫里装聋作哑,而宰相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丧心病狂,不惜任何代价。

    这种国家,和被蒙古人按在脚底踩成烂泥的花剌子模相比,有什么不同?

    蒙古人的大敌在中原,眼下还没闲工夫理会。哪天灭了周国以后,只需要轻轻的一脚,就可以把宋人的空架子碾碎,让他们全都跪下来做奴隶。

    如果拖雷在西域完善的制度,最终却让蒙古人变成了宋人这样孱弱的性子,那可真就完蛋了。

    所以拖雷身在宋国,更注意盯着的,还是盘踞中原的大周。当然,大周与宋国相比,实实在在地强多了。

    大周有一点和也克蒙古兀鲁思类似。那就是,大周同样是军队建立的国家,同样以军队作为核心。大周的军队训练有素,大周的武人得到良好的待遇而且满怀骄傲,他们是蒙古人可怕的敌人。

    但大周也有大周绕不过去的弱点。

    他们的军队固然强悍,却骨子里扎根于土地,不能脱离大周的土地、大周的百姓而存在。为了维持这支军队,大周的皇帝郭宁每年都要支出巨额的财富;为了汲取财富,他们必须催促贸易的发展,进而带来百业之繁茂。

    虽然许久没有亲自踏入大周的国境,但拖雷从行商们的口中了解信息,不断勾勒着大周现在的模样。

    那些道路、仓库、工场、榷场、驿站、马场、车场、码头、船厂等等,是如何被建造起来,如何分布,如何运行,拖雷一直都很关注。于是他也就明白,这些东西组成了大周的根基。而它们一旦被大规模的摧毁,对大周来说,将是致命的。

    这种状况,和蒙古军上次入侵中原时完全不同。

    上一次的中原在女真人治下。女真人用苛政和重刑把农民绑在田亩上,女真贵族全无付出,只需要趴在农民身上不断吸血。这导致了民间愈来愈凋敝和困苦,而女真贵族们越来越富。蒙古军在那时候的肆意破坏,简直像是替郭宁的武人集团割去杂草;蒙古军杀掉的人、摧毁的城市和村庄再多,反而给大周腾出了腾挪施展的余地。

    这次可没有杂草能用来挡刀了。

    大周已经在院子里建造了太多东西,而这一切,在蒙古大军斡腹时都是软肋。他们在北方边境的乌龟壳有多硬,软肋就有多软,软肋治下的血肉就有多么肥美可口。

    那么多的目标,蒙古大军轻而易举就能摧毁它们。进而摧毁大周的民生、摧毁他们与宋国的贸易往来,摧毁他们为军队提供物资的可能,摧毁他们庞大而精细的运输路线。连带着,能摧毁许多大周军人积攒起的家业,让一个个的周军将校和普通士卒,都直接血本无归,让他们回到一贫如洗。

    当十万火急折返中原的周军主力,看到被摧残成废墟的中原,他们会不会脚软?

    他们还能打仗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