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了。

    赵军很清楚地记得,那是99年的时候,他当时正在罗刹做生意。

    华夏人勤劳肯干,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当时罗刹有不少去捣腾野山参的华夏人,这些人有的无法回国,就在当地成立了参帮。

    那些参帮抬出棒槌,出给赵军他们这些人。

    都是在这行混的,人与人越打交道越没信任,花花肠子也就越多。有时一个不慎,就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这行跟古玩行挺像,卖岔劈了也不能找后账。

    这一行说白了,买卖都是那句话:野山参看品相。

    可「品相」二字,有的时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品相是好,但三万是它,三十万也是它。

    这个时候,就看个人的本事。涉及到钱,就是较真的时候,就看人能不能较得准了。

    赵军记得那年有个参帮把头,拿出一苗棒槌给他们几个老板看。那苗棒槌重二两四,绝对是论品的货,但那把头一张口就是三十万。

    99年的三十万,那可不是小数啊。

    而赵军他们这些老板的心理价位,没有一个是超过十五万的。

    当时把头咬的很死,所以一直没有成交。

    买卖不成仁义在。

    虽然买卖没成,但出来看看货也不错。可就在即将散场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收参得老板。

    这老板一瞅就是个外行,但他带了个小伙子,那小伙子至今都让赵军记忆犹新。

    当时瞅他也就二十左右岁,相貌极为俊朗,要不是衣着寒酸,赵军都当他是贵公子。

    就是这个小伙子,过去看了一眼那苗参,回头在老板耳边低语几句。然后那老板直接给参把头一口价,二十四万。

    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包括参把头都是一愣,但随即便以二十四万成交。

    后来赵军才听说,那苗二十四万的人参运回国,价格整整翻了十倍,卖出了二百四十万的天价。

    而且,还是卖给了参贩子。

    那是99年,一苗野山参二百四十万,已经赶上赵军大半身家了。

    一年后,机缘巧合之下,赵军在远东原始森林里放山时,又遇到了那个小伙子。

    那天赵军和同伴在一处河沿边放着了三苗棒槌,俩人满心欢喜地走了。

    可在二人准备做饭的时候,却发现身上的盐袋不见了。

    没盐肯定是不行,赵军和同伴返回去寻找时,在他们放出人参的河沿边,赵军又看到了那个小伙子。

    那小伙子之前肯定是躲在暗中观察赵军他们抬参了,等赵军他们走后,这小伙子把赵军他俩抬参的窝子都找出来了。然后人家根据他们抬参的位置,推算后断定这河沿边一定还有大货。

    赵军他俩藏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小伙子抬出一苗四品叶、一苗五品叶。

    这谁能受得了啊,赵军和同伴上前与之理论,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结果那小伙子手上有工夫,赵军吃了亏,但不打不相识,那小伙子虽有一身能耐,但他是被人逼进这深山老林的,他身上没有什么吃的。

    赵军请那小伙子吃了一顿大米粥拌咸盐,小伙子念一饭之恩,给赵军他们讲了些「粗浅」知识。

    那跨海寻参之术,就是那小伙子教给赵军的。这对赵军而言是大能耐,但在人家那里不过是皮毛罢了。

    因为赵军无意间曾听那小伙子说过,人参不但有跨海,还有探舌。可探舌到底是什么,小伙子却没说。

    一晃二十年,说来也奇怪。

    赵军重生之前穷困潦倒,不是没想过上山抬参。但他多次上山都一无所获,反倒是屯子里几个老娘们儿,上山捡软枣子都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