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朝廷国库。

    可要是把人口也引入其中,鱼鳞黄册的重编,上上下下反对之声绝对不会小。”

    张居正严肃说道,“其实我知你意,但是清丈之事本就影响巨大,若是再把清查人口混入其中,不仅下面会抱怨工作量巨大无法展开,甚至可能把清丈之事也耽搁了。

    依我看,清查人口之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张居正算是摆明了态度,一开始他也没答应魏广德要清查人口,只是答应要想想。

    结果和其他人商量后,觉得难度太大,所以果断和魏广德摊牌。

    这事儿,不能做。

    “朝廷增加投入呢?”

    虽然张居正已经摆明了态度,但魏广德还是想争取一下。

    “善贷,就算修订黄册,其实对朝廷财政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毕竟,在签章之后,还是只会有一部分丁税编入鞭税里,而丁役最后还是由地方上提调。

    虽然新法允许赴役者以银钱抵役,由官府招募人手充当。

    就算是清查后增加一千万,两千万人口,其实对于编入鞭税的丁役依旧是不变的,最后都摊入田亩之中。

    至于徭役,地方上自然也是轮流提调,他们抽人可不是按照黄册进行,而是由甲长里长按户抽调。

    虽然我也很想让黄册准确,但反对的声音太大,你我也不得不考虑其后的危害。”

    张居正直言道,这根本就不是魏广德想的,朝廷多花钱雇人的问题,而是麻烦,打破了朝廷和地方上潜规则的事儿。

    ‘可是,如果朝廷不掌握真实的人口情况,地方上提调赋役时,难免发生许多乱像。

    单就一个徭役,就能让许多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魏广德叹气说道。

    这还真不是魏广德胡说,许多家庭就是因徭役制度而支离破碎,家破人亡。

    追溯历史的长河,徭役制度已有悠久的历史。

    所谓徭役,指的是国家无偿征用平民百姓服劳役,早在战国时期,徭役制度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朝,这一制度更是日益完善。

    大体而言,徭役分为三种:吏徭、徒徭和民徭。

    其中平民百姓服的是民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徭役。

    古代大型工程,往往就会大规模征发徭役,其中不仅是为皇室修建宫殿,还有城市筑城,河道堤坝,都是大量使用徭役完成的工程。

    在明朝以前,百姓承担的徭役还包括戍边,也就是去边境充当小兵守卫边疆。

    中国古代第一次农民起义,也就是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这意味着由于大雨导致道路不通,他们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照秦律,失期者将被处死。

    可见,古代对于徭役的政策执行是很严酷的。

    而在提调民力上,则基本上是乡下士绅和甲长里长说了算。

    士绅免役,本就被人玩坏了。

    本来只是给了区区几个名额,但实际上被他们无限放大。

    最后徭役只能落到穷苦百姓头上,虽然张居正的新法允许百姓纳银冲抵徭役,可百姓又有多少钱?

    一个役,十人轮流和五人轮流,根本就是两种概念。

    朝廷不能掌握民间人口数量,在征发徭役时难免出现不公。

    而且,因为乡下宗族势力的影响,其中难免又有许多家庭因此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官府还没有办法核查。

    要知道,服徭役是无偿的,官府不仅不给银,连吃食都得自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