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串门的事儿,都是府中女眷的消遣。

    “对了,你来找我,不会是因为大同那边的事儿吧?”

    说笑几句,徐文璧还是开口问道。

    “什么都瞒不过大哥,这次来确实是为了大同事来的。”

    魏广德答道。

    “我就说,最近朝中议论最凶的一是海瑞辞官的事儿,二就是大同,虽然公开议论的不多,不过私底下说的人还是不少。”

    徐文璧开口就给魏广德漏了底,显然也没把魏广德当做外人,说话做事需要遮遮掩掩的。

    “哦,这么说那些国公、侯爷们也很关注这事儿?”

    魏广德当即就问道。

    “那是自然,内阁不会真如传言中所说,是打算和鞑子讲和吧?”

    徐文璧直截了当开口问道。

    “也不是讲和,只是打算从中渔利。”

    魏广德笑笑,这才继续说道:“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奏疏,想来大哥应该知道,这在朝中也不算秘密了。”

    徐文璧随即点点头,那所谓的三策其实在他们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成功的概率极低。

    开什么玩笑,就在俩月前,鞑子还突袭了辽东,半年前还在打大同,这样的关系岂是说讲和就能罢手的。

    “不满大哥,内阁和陛下,都有心促成此事。”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什么?”

    魏广德这个消息,对徐文璧的震撼还是有点大的,就如先前所言,两边还在打仗,朝廷的大佬却在想着和谈,能不震惊吗?

    “高新郑也支持和鞑子议和?”

    徐文璧立即追问道。

    高拱给外界的感觉一向就是强势,若说刚回朝那会儿通过努力克制而不太显眼,可随着根基扎稳后,他的习惯性格还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其实不算议和,双方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达成,和议才有可能。”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你们内阁给大同下了密令?陛下也同意了?”

    王崇古的奏疏不保密,可内阁给大同去信却是保密的,而且当日内阁和陛下的谈话也是屏退左右,只有皇帝和阁臣在场,知道的人就他们几个,所以内阁的态度并未传出去。

    大多数朝臣都还以为,内阁那边或许还在考虑,所以才迟迟未见下文。

    但是就魏广德的口气,徐文璧已经有了猜测,那就是内阁貌似已经定下调子,否则先前魏广德也不会说是内阁和陛下的意思。

    尽管如此,徐文璧依旧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陛下未明说同意,不过让我们去做。”

    魏广德抬头看了眼徐文璧,认真说道。

    他现在就是要用皇命来影响徐文璧,让他能放下勋贵的那点心思,选择支持内阁的决策。

    “文官那边我管不着,不过勋贵这边,我相信支持的人不会很多。”

    徐文璧暗示道。

    “所以才需要大哥尽量帮我说服那些人,能说动一个是一个。

    至于官员这边,我们内阁其他人这段时间也会连续召见许多人,做类似的事儿。”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其实在今日下午的时候,内阁就已经收到消息,翰林院、六科和都察院的一些人已经在议论王崇古的奏疏了。

    如果海瑞还在南京,或许大家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他身上,可现在人已经走了。

    走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议论的了。

    只是一个海瑞,还不值得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