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农植所所建分所需要报户部批准。

    但是在决定由谁出任农植所主事时,却是遇到一个麻烦,概因为当今朝堂上熟悉农业的官员还真不好找。

    明朝有官身而未授职的官员,其实吏部那边是有不少记录在册的,不过对于这个位置上的人,魏广德提出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和喜爱农业,愿意为此奋斗。

    他可不想安排个政客在这个位置上,胡乱发号施令。

    要知道,农植所既然已经建立,当下的主要任务除了尝试种植御麦外,还要寻找红薯、土豆一类种子。

    魏广德现在严重怀疑,他苦寻的东西,或许就在大明境内某地其实已经存在了,只是不被朝廷所知。

    就比如之前他在南京看到的辣椒,还有如今在西苑出现在御麦。

    农植所一边要种植御麦,一边还要向各地征调各种植物进行鉴别,若非喜爱此行当,怕是会敷衍行事。

    “善贷,我看先在朝廷征集一下六部主事的意见,看看是否有人愿意调任农植所,现在朝廷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你不会真要兼着这个主事的差事吧?”

    奏疏宫里已经批了,工部也在京城安排好公署,可主事一职迟迟没有定下人选。

    值得一说的是,最近一次的朝廷人事任免中,就有升户部右侍郎傅颐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太仆寺少卿董尧封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等等。

    魏广德算是完成了对王国光的承诺,安排傅颐执掌南京都察院,而户部也很快上奏漕粮海运的部议,言“万世之利在河,一时之急在海。海道叵测,只宜皆此路以备。自万历元年始,只海运十二万石为则。”

    说话的是辅臣吕调阳,农植所衙门已经建立,因为定不下人,所以大小事务实际上是魏广德在做主。

    农植所除了拿到京郊一处皇庄做为实验田外,又计划在陕西和福建各建一所,尝试种植御麦。

    这也是没办法,京郊左近实在是找不到官田可以划拨给这个新衙门,都已经被豪强权贵分配完了。

    魏广德还在犹豫的时候,首辅张居正倒是叹气道:“若是早上几年,马负图倒是合适的人选。”

    “马负图?”

    吕调阳闻言,头就转向了张居正那里。

    “他是我同年,叫马一龙,字负图,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之前授职在南京国子监,他倒是偏好农业,曾广招农户垦种荒地,采用分成制,把收获的一半给佣工,一年后荒地全部得到开垦并取得好收成。

    他根据自己的农事经验编辑《农说》,以阴阳理论阐述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另著有《农经》等书。”

    张居正看着魏广德和吕调阳看向他疑惑的眼神,开口把人介绍了一下。

    “他人呢?现在何职?”

    魏广德开口追问道。

    “去年人就没了。”

    张居正确实摇摇头说道,“若是人还在,这个五品主事的官职也不好安排,他致仕时是南京国子监祭酒,大司成。”

    听到人都没了,魏广德除了失望外也就不想了。

    他只知道明朝的科学家有徐光启和宋应星,但这两位好像都是崇祯朝时期活跃的人物,算起来现在八成都没出生,自然是不合适做这个事儿的。

    特别是徐光启,其实是最适合管农植所的,印象里这人就曾经长期和红薯厮混在一起,曾经有人说要是能给他些年,把红薯研究透了,推广天下,或许明朝还有机会续命。

    可见,徐光启是个对农业有很深研究的学者,好似也是做到内阁大学士的官员。

    “对了,今日叫善贷、和卿来此还有一事需要我们议一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