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的,现在我们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制,是质地优良的铜材。

    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竣。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

    比同版式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

    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所以每一款雕母都有权威性。

    母钱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

    而魏广德猜测的其实也不算错,因为钱样一般还真就是上等木料或者象牙雕刻,毕竟容易成形。

    出来以后,再雕铸雕母,毕竟制作雕母耗时费力。

    “你带这些来,是何用意?”

    魏广德把六个盒子里的钱币都看了遍,不是每枚钱币都看,只是把几个盒子里的雕母都看了一个,有大钱,也有小钱。

    毕竟大家都在看,魏广德也就很随意的,哪个顺手拿哪个。

    “是这样,自太祖皇帝时起,钱币重量都有微调,比如大中通宝,平钱重一钱,到洪武通宝则是一钱二分。”

    朱衡开始侃侃而谈道:“而到了嘉靖朝时,嘉靖通宝重量为一钱二分五,前几年铸造了一批隆庆通宝,重量为一钱三分。”

    朱衡只需要说平钱重量就够了,因为大钱都是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

    朱衡说这个,魏广德大致猜出他的意思。

    为了显示贵气,后代皇帝所铸钱币往往都是用料越来越多。

    样钱其实好做,可是用料配比直接关系到铸币成本,还有钱币最后的重量也很关键,这些都是需要工部事前计算好。

    别花功夫铸币,结果成本更高,铸造出来的钱币越多亏损越厉害,还怎么大规模铸造。

    魏广德要推动的新钱法,其实就是要大量铸币的,否则不能保证民间流通,还不如不做。

    只不过魏广德比较务实,或者说比较精于计算,他才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就耗铜料制造精美的钱币流传后世。

    “如果可以,我建议按照大中通宝的形制,平钱重量为一钱,虽然钱币可能不称手,但是含铜提高了,钱币也更精美。”

    魏广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没必要做大点的钱币,小而精似乎更好。

    “百姓身上揣十几个铜钱,重量可就少一钱多。”

    魏广德又说道。

    “这样铸造出来,和前代钱币比,可就小一点了。”

    朱衡微微皱眉,他没想到魏广德的选择会如此极端,直接选最小的造。

    “呵呵。”

    魏广德笑笑接话道:“用料一钱可不代表钱币就小,只要把中间开孔做大点,钱币大小应该不影响才是。”

    “呃”

    朱衡一时无语。

    确实,真要这么做,一钱料也可以做出来和其他用料更多的钱币一样大小,只是不能比。

    放一块,很容易发现中间的孔洞大小的差别。

    “魏阁老,这耗用铜料多少是计算铜价和民间货物价格来算的,若是铜料不够,新钱怕是在民间会被抵制。”

    王国光皱眉说道。

    “钱币是朝廷铸造,有朝廷强制推行。”

    说话时,魏广德又指指盒子里的钱币说道:“这东西,总比宝钞强吧。”

    到了后世,哪个国家的货币还去考虑物价因素,计算制作成本的,都是国家背书,强推的。

    怪不得这些年,大明朝铸币不赚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