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冬眠技术已经渐渐成熟,并且通过了为期五年、十年的分别测试。

    有数百名志愿者在长短不等的冬眠时间之后顺利醒来,且身体并未出现太大的后遗症。

    虽然后续仍旧需要一定的改进,但就算最悲观的人,也认为在数百年时间之后,远航号飞船起航的时候,冬眠技术一定会成熟。

    于是对于远航号飞船的改造,便在具备冬眠技术的前提之下而制定。具体便是,在远航号飞船之内留出大量的无重力空间,并不对这部分空间进行人造重力改造。

    原因很简单,冬眠时期是用不到重力的。

    这样一来,便会节省大量的工程与时间。

    在俘获到远航号飞船之后,人们才发现,这艘飞船其实同样不具备“重力科技”这种技术。虽然它外表并没有呈现出自转结构,但内部其实还是有自转结构的。

    在它内部有三个巨大的“滚筒”时刻旋转着,为内部生活着的人们提供着适宜的重力。

    放到现在的改造计划,人们便决定,那三个滚筒暂且不动,只对其内部做出一定的改造,令其适宜人类生存。

    这三个滚筒,大概可以支撑80万名左右人类生存。

    于是赵长星便拍板决定了未来的规划,也即,在未来的航程之中,最多只允许80万名人类处于清醒状态之中,剩下的人全都去冬眠。

    为此,人们需要在远航号飞船之中建造数百万个冬眠舱——这还是在暂停了通过人工子宫大批量制造婴儿,只允许自然生育后代的前提之下。

    如果放开马力,全力制造的话,等数百年后真正起航的时候,需要冬眠的人类数量可能就高达千万了。

    此刻,整个塞德娜星都如同化作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工地。在天与地之间时刻都有标准资源箱飞速穿梭,数条太空电梯俱都满载,源源不断的运输着天量的物资。建造在地下、地面、近地轨道之中的各类型工厂时刻轰鸣着,生产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来自于其余矮行星,以及最为重要的木星系统的资源,也在源源不断的到达这里。

    但是,在修复与改造任务已经开始将近20年时间的现在,对于远航号飞船的真正修复仍旧未能开始。

    原因便是,此刻人类文明暂且无法生产用于修复远航号飞船的材料、器械或者零部件。

    这需要专门的、技术水平远高于现阶段人类工艺生产水平的工厂。而,建造这些工厂,同样不是现阶段人类的工厂可以胜任的。

    科技树,需要一点一点的攀爬。材料工艺,也需要一点一点的升级,无法一蹴而就。

    在这20年时间之中,人类文明已经建造了第一代工厂,用它所产出的材料,建造了第二代工厂,又如法炮制,建造出了第三代工厂。

    如是又过了数年时间,第三代工厂终于可以投入生产了。于是,直到此刻,人类文明才具备了一定程度上修复远航号飞船的能力。

    之所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就算是第三代工厂生产的材料,也无法达到远航号飞船原有部件的性能,只是能做到“勉强能用”而已。

    譬如远航号飞船的外壳。

    它是一艘武装采矿船,自身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为此,它的装甲也需要特殊的材料才能修补,才能达到既可以抵御亚光速航行过程之中,星际尘埃云和某些星际碎石的撞击,又能达到较为良好的战场生存能力。

    但现在,战场生存能力这一项性能指标被直接取消掉了。人们只求它具备足够的防辐射以及防星际尘埃撞击的能力就可以。

    而这些第三代工厂,就算人类文明最精锐的科学家,其实都有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人们只是在维拉伽什等人的指导之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