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以及枯木般的四肢,一瞬间苍老了数百岁。

    ……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洞天。

    它排名第二十八,名曰“丹霞洞天”。

    它为何特别?

    除却“洞天”外,此山也享有“福地”之名。

    故《名山志》上说:华夏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

    此处的麻姑山,指的便是这里。

    麻姑山下,有一座孪生山峰,独立而伫,称作“南茅山”,在山上的道宫之中,又有文籍记载其名为“地肺山”,不算险峻,但想上山的山客,都要经过这条登山之路。

    每每有香客经过此地,都会发现在南茅山的半山腰处,有一个紧闭着大门的小小道观,这个道观看起来年久失修,平日里大门紧闭,从未打开过,更不迎什么香客。

    倒是有知情人士,听山上的老道长说过,这个小道观同样是他们三清之下的一大分支,被称为北帝派。

    所谓北帝派,是一位叫做邓紫阳的临川南城县人所建立,贵为开派之人,但在年幼时期,这位姓邓的祖师爷,却是先入了茅山的太平观,甚至还由于悟性太低,足足在道观里扫了六年的地,才披度成了道士。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邓紫阳醍醐灌顶,离了茅山道,转而去了龙虎山,承十九代天师参授正一法篆,所以这位祖师爷,其实也算得上是半个正一的弟子。

    在龙虎山待到了中年时期,学了一身的本事,也于道观中崭露头角,恰逢有天师大寿将至,想收邓紫阳为徒,继承衣钵,但这时候的邓紫阳,却心在朝廷,一身抱负誓要投入到官场之中。

    龙虎山自然没有强留,邓紫阳性情刚毅,属于那种一旦做出决定,基本就不可能被说服的脾气,他向来自负为济世之才,自认为在庙堂之上,必然有一席之地,可当他带着一身抱负和本事前往庙堂,却没有得到当朝重用,即便展露本事时,受到了不少的喝彩声,但也只是被当成江湖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