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也被贬官外放。
不过他官声不错,学问也很好,就被皇帝召回担任国子监的监学。
刘秩和史学家父亲一样,都是一个喜欢研究史书的人。
不过和父亲写《史通》这种历史学理论的书籍不同,刘秩更喜欢史书中关于政治体制的部分。
刘秩喜欢研究的是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他曾经写下过一本《政典》三十五卷,详细论述从三皇五帝到上皇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各个官职权力的变迁。
而这个名叫杜君卿的年轻监生,大名叫做杜佑,也是一名喜欢研究政治制度的读书人。
他和刘秩是忘年之交,不过两人都是私交,让人传唤去面见还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来到了刘秩的办公室,只看到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后,一个中年官员正在写着公文。
“君卿,且等我写完这个。”
杜佑老老实实的等刘秩忙完了公务。
刘秩这才抬起头说道:“君卿,这次喊来过来,实在是有一件棘手事。”
“裴尚书下文,让给礼部、国子监一起议一议,要用何种礼仪来迎接上皇。”
杜佑一听,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情,而且是最麻烦的事情。
上皇毕竟是曾经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亲父亲,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让皇帝走正门进长安城,上皇走侧门进长安城,那恐怕有违圣人之言。
总而言之,这就是礼法上的一个BUG,先贤也没有想到,还有活着的太上皇这种情况。
可是如果让上皇和皇帝都走正门入长安城,那皇帝心中肯定不高兴。
如果皇帝不高兴了,自己这些当官的肯定日子不会好过。
刘秩作为曾经写过《政典》的大儒,当仁不让的要接下这个差事。
杜佑虽然还只是一个监生,但是他通读古今的典籍,对儒家礼法制度也有很深的研究。
虽然裴冕的命令是让礼部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如何操办迎接皇帝和上皇的大典。
但是刘秩还是先将杜佑喊过来,先定一定国子监的调子。
杜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以睿宗和上皇的故事如何?”
刘秩摇头说道:“睿宗退位后不问国事,国家大典也不参加,无章可循啊。”
刘秩又补充了一句:“太宗和高祖也是如此的,君卿你也是知道的。”
杜佑苦着脸说道:“这父未死子继位只有我大唐最多,如今都无章可循,又要遵循哪个朝代呢?”
这下子刘秩也尴尬了,大唐“父慈子孝”的优良传统,让这些礼官头疼不已。
睿宗就是上皇的父皇李旦,高祖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如果上皇和这两位退位皇帝一样的“识趣”还好,如果上皇不识趣,那礼部的日子就难了。
杜佑憋了半天说道:“以赵武灵王旧事,二圣并列,一起同进明德门正门如何?”
刘秩苦着脸说道:“哎,可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不祥啊。”
“罢了罢了,还是按照礼部的意思,大家一起商议个结果出来,再上呈皇帝定夺吧。”
国子监内商议了半天,最后也只是拿出一个“二圣并列”的方案来。
礼部也实在无奈,只能向正在返回长安途中的皇帝决断。
好在皇帝并没有让礼部为难,皇帝表示上皇也是大唐的天子,天子回銮太极宫,都从明德门正门进长安城,一起从朱雀桥主桥进太极宫。
这下子礼部官员松了一口气,皇帝如此明事理,那事情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