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高适连连点头,想要行万里,读水经注自然是大有益处。

    没想到游大相国寺,竟然还遇到了一个奇人。

    高适叹息一声说道:“郎君这么说,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看着李道源清澈的目光,高适又不忍心这样的人才不去参加科举。

    于是继续劝学说道:“可是我们读书人,日后总是要为官的,你读这些书,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吗?”

    到了这时候,高适起了教育对方的心思,故意考李道源一样问道:

    “这读经史子集能明白治民的道理,看这地理书能解决问题吗?”

    “就拿着扬州城来说,扬州城内商贸发达,朝廷在江淮也铸币,可是扬州城内依然钱荒,这是什么原因?”

    钱荒,这也是高适上任淮南节度使之后最大的难题。

    大唐的货币是很多的,除了金银铜之外,丝帛也可以作为货币。

    明明江淮是丝绸的产地,每年的能编织出不少的丝帛,朝廷也在江南地区开了铸币厂,开采铜矿发行铜币。

    可就算是这样,扬州市场上依然严重缺乏流通的货币,这种缺乏货币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官府征税,影响了扬州的市场繁荣。

    作为淮南节度使,高适自然非常的发愁,可是他虽然发现了钱荒的问题,却无法找到解决钱荒的办法。

    李道源微微一笑,如果是其他问题他还不一定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他可就真的能回答了。

    李道源说道:“钱荒的原因其实就在地理书中,只不过老丈没有想到罢了。”

    “就在地理书中?”

    高适来了兴趣,只听到李道源说道:

    “扬州是海陆贸易的重镇,不仅仅是大唐的商人,新罗、扶桑,南洋诸多的岛国,都会来扬州做生意是吧?”

    高适点头,扬州虽然不靠海,但是距离海岸线不远。

    而扬州的水网发达,又是大唐漕运的集散地,所以每年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客商。

    李道源说道:“那些南洋小国,基本本国都没有铜币,大唐的铜币在这些岛国就是法定的货币,每一次的交易这些商人都会带回一些铜币回国,扬州的铜币不久减少了吗?”

    “新罗和扶桑虽然有自己的货币,但是他们自己国家的钱币成色不足,远远不如大唐货币的成色稳定,不少新罗和扶桑的商人,在离开大唐的时候都会换成大唐的钱币,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内融化再铸造成更多的本国钱币,又是再赚上一笔。”

    高适听完了李道源的话,只觉得茅塞顿开,怪不得扬州市场上的铜币年年减少,原来是这个原因。

    这读书人说的没错,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想到扬州城竟然有这样的贤才。

    高适继续问道:“郎君高才!没想到竟然是这个原因!”

    高适已经有了想法,只要禁止外国商人带走大唐铜币,那就可以解决市面上的钱荒了。

    李道源已经隐约猜到了眼前这个老者的身份,他笑着问道:“老丈是不是觉得,只要禁止外国商人带走大唐的钱币,就能解决钱荒的问题?”

    被李道源点破了心思,高适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在难道不是上上良策吗?”

    李道源摇头说道:“这铜钱还好,金银可是很容易藏起来的,难道官府要对每一个进出的外国商船都严查吗?江淮节度使府能有这个人手吗?”

    这个问题让高适愣住了,是啊,如果这些外国奸商将钱藏起来,自己还能每一艘船都搜查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啊,除非禁止一切和外国商人的贸易,才能阻止大唐钱币向外流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