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当然是怎么让两个氢核组合成一个。

    裂变直接用中子轰击就可以了,把一个原子核打碎,大成两个的居多,三个的很少,四个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把两个原子核硬塞到一起不容易,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原子核是带正电的,彼此之间是排斥的,这就像是把两个同性撮合到一起一样,其中一个肯定得弯了。

    氢弹是怎么引爆的?答案是用原子弹来当引子,原子弹爆炸,产生几十万度的高温,温度越高,热运动就越激烈,氢原子在激烈地运动,彼此之间相互碰撞,克服了排斥力,撞到了一起,组合成了新的原子核,发出能量,推高这个温度,其他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的更快,更猛烈。

    整个过程也绝对不可靠,一旦引爆,那接下来就是炽烈的热核反应,短时间内,所有的原子核都被撮合到了一起,温度提升到了上亿度。

    从氢弹被引爆,一直到现在,核聚变也没有实现平稳释放,不过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试图制造核聚变反应堆。

    相比现在的核裂变,聚变反应堆到底有什么优势?

    核聚变使用的是氢的同位素,这种元素在海水里就大量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的核裂变还需要满世界的找矿石。

    核聚变的反应需要条件,需要聚合到一起,一旦发现故障,那反应条件无法满足,那就无法进行下去,用专业的话说,就是一旦失控就自动停堆,而现在的核裂变反应堆,一旦失控,那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各种好处一大堆,但是,核聚变如何发生,是一个大问题,放置它的容器也很难找,一旦发生核聚变,温度高达几百万甚至是上亿度,不管是什么耐高温的材料都得给融化了,怎么约束这种核聚变反应?

    老毛子的研究最早,在1954年,老毛子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

    这种装置采用的是磁约束,在结构内部建立一个环形的磁场,把核聚变的原料引入这个环形结构,然后想办法让它提高温度达到聚变条件。

    老毛子捣鼓了很多年,到了70年,里面才开始有能量输出,各国也都开始捣鼓这种设备,东方也不例外,在七十年代就建立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叫做环流一号。

    但是这些都是实验装置,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规模也都很小,就是个实验室的规模。

    到了85年,各国的科学家都觉得,单打独斗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要联合起来搞,提出来了国际合作项目ITER,也就是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的缩写,这的目标相当高,计划实现1500兆瓦的功率输出。是核裂变反应堆的好几倍。

    但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合作这种东西里来都是和扯皮联系在一起的,从85年开始扯皮,到了现在也在为了经费的分摊问题而争论不休,谁都想要少出钱,谁都想要多拿技术,一直到了05年,这个计划才算是正式立项,地点还设在了法国。

    不过,结果嘛,到了2020年,秦涛重生之前,也没有看到核聚变反应堆的商业化使用。

    现在,明州集团有的是钱,当然可以拿出钱来自己搞。

    有这个项目,克拉斯诺波尔斯基还能舍得离开东方,死心去国外干?

    当然不可能了!离开了东方,没有一个机构能放出这种豪言壮语:独自出资捣鼓核聚变反应堆!

    此时,听到秦涛说要独自捣鼓这种核反应堆,克拉斯诺波尔斯基满脸的兴奋:“秦总,我们真的要自己搞?”

    “国际合作是没有未来的,我们明州集团赚了很多钱,当然要把这些钱都用到合适的地方,提升我们的科技实力,造福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好,秦总,我去当顾问赚回来的钱,也都投入到我们这个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