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抛盖火箭。

    “这属于双保险,满足更加复杂多样的环境。”秦涛在一旁解释:“比如说,战斗机在地面上,座舱盖打不开了怎么办?如果启动爆炸索,那就把舱盖的玻璃炸得到处都是,直接整体抛掉就更方便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还真有这样的倒霉蛋,某天早晨,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第27战斗机中队的F-22飞行员在进入座舱之后,红色的座舱盖未锁定警告灯亮起。

    这就和汽车一样,关不好车门就用力撞几下,于是飞行员重复开关座舱盖,开始几次都不行,等到第五次的时候,座舱盖的确向下闭合并锁定,但是,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这东西打不开了!

    飞行员就像是被遗弃在汽车上的小孩一样,度过了五个小时的漫长时间,幸亏当时天气不是很热,地勤人员反复给洛马公司打电话,询问各种处理意见,最终只能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找基地消防员上!一把链锯解决问题!

    当时救援现场一片狼藉:有机玻璃的碎屑、链锯上的润滑油飞溅得到处都是,消防员们只负责切割舱盖,不管其他地方,结果把F-22机身表面隐身涂层划伤多处,飞行员下了飞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飞机旁边的草地上放水,足足憋了五个多小时啊。

    任何意外都可能出现,还是多一种保险措施比较好。

    “我想知道,你们既然都已经能制造一体成型的座舱盖了,为何在上面又增加了这样一个隔框?”

    早期国产战机都是固定风挡,还是三片玻璃,这也是没办法的,做成一块可以,但是弧形玻璃有光学畸变,没法瞄准射击,哪怕是雄猫战机,前面依旧是三片风挡。

    到了F-15才终于成了整体风挡,去掉了那些阻碍视线的隔框,F-16更是去掉了风挡,用一个整体气泡座舱盖,看上去非常现代化。

    东方难道还没有这种技术?

    整体座舱盖,没有一个隔框,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视野盲区,对观察周围的空域非常有利。

    “是啊,咱们的确能制造整体座舱盖,但是,如果要是不带隔框的话,那就只能加大座舱盖的厚度。”这个赵党生最有发言权,毕竟他是设计师,在歼二十最初制造的时候,的确用的是没有隔框的整体气泡座舱盖,和F-16的一样,但是后来给换回来了。

    “战斗机要追求隐身性,座舱盖在制造的时候就得镀膜,同时,要增加强度,就得多层材料压制到一起。”赵党生介绍:“如果没有隔框,为了能适应高空高速的环境,为了能在遇到撞鸟等事故依旧保证座舱盖的强度,就得做得很厚,越厚就越重啊,咱们得想办法减重才行。”

    “有了隔框,座舱盖就可以做得薄一些,这样,爆炸索也容易发挥作用。”赵党生继续介绍。

    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指点江山的,各种方案都有各种方案的优缺点,看看美国佬就知道,在F-16和F22上都用整体舱盖,到了F35上就加了隔框。所以,具体怎么选,还得看设计师的想法。

    德拉诺放弃了对座舱盖的纠结,继续看其他的东西,因为座舱没有通电,所以显示屏上什么都没有,他的目光只能放在了平显上,这个平显的面积很大,不仅仅能显示各种数据,据说还能显示图像?

    等着去模拟器上试一试就知道了。

    就在德拉诺欣赏座舱的时候,牵引车开了过来。

    “卫星的窗口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需要把飞机拖到机库里。”基地的负责人说道。

    现在,头顶上随时有卫星飞过,各种需要保密的测试都得赶着窗口进行,时间很紧张。

    “没错,先把歼二十拖到机库里。”武胜利也是很认真:“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舰载机多了一种!”

    秦涛在一旁唏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