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核心机的难关,在核心机的基础上安装不同的外涵道,就能得到不同的推力,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或者缩小,那就得改变核心机的大小,这个居然可以通过缩比过来,流体力学特性也会跟着缩比吗?

    秦涛可不清楚这些,不过他知道,对于客机用的发动机来说,三转子发动机应该是更合适的。

    最初的发动机都是单转子的,也就是说只有一根轴,到了二代发动机之后,就开始用内外嵌套的两根轴来提升增加比,同时可以解决高低压区转速不同步的问题。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增加增压比,只有双转子还是不好协调,于是就出现了三转子,分成高中低压三个区域,各自都工作在自己的最佳转速区间,这样虽然好,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结构复杂。

    英国人在六十年代就开始考虑研究三轴发动机的方案,在这个领域里,罗罗公司还是相当强的,经过一系列失败的型号,比如说RB203,积攒出来了足够的经验,英国人捣鼓出来了RB211这种经典的三转子发动机,它采用了高涵道比、高增压比与高涡轮前燃气温度的设计方案,简称三高。

    72年的时候,这种发动机投入使用,到八十年代已经占据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到了93年就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六,足以说明三转子的优秀,同时,它的推力宽泛,从170千牛到424千牛,足以满足各种客机的需要。(这个数据百度来的,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罗罗公司再接再厉,搞出来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瑞达,从瑞达500到瑞达1000,不同推力,不同大小,应有尽有。

    “这个瑞达900还采用了独特的高压和中压转子反转的设计方案,噪音更低,油耗也很不错。”扎莫塔耶娃介绍:“我们接着来说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

    秦涛做出很认真听的样子来,实际上,他对这些也不是很懂,他只是记得,国内商飞第一款自用的发动机是CJ1000,推力是12吨左右,所以,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等到扎莫塔耶娃滔滔不绝地说完,秦涛开口:“既然推力都是可调的,我们是不是先从最容易的起步,比如说造个推力12吨的发动机出来,这样可以满足起飞重量80吨左右的支线客机,先满足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然后再研制更大型的干线客机。”

    一般来说,发动机推力得是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的四分之一,起飞重量80吨左右,那推力至少二十吨,两台推力12吨的发动机是绰绰有余的。

    后世的C919,最大起飞重量才72.5吨,用的也是这种级别的发动机。

    听到秦涛的安排,扎莫塔耶娃皱了皱眉头:“这也太小了吧?咱们的D-18T的推力23吨,一台就相当于这个两台。”

    “油耗呢?噪音呢?寿命呢?”秦涛发出了灵魂三问。

    扎莫塔耶娃不说话了。

    “咱们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来研制民航客机的发动机,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我们得小心谨慎,不能走弯路。”秦涛说道:“大型的干线客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目前如果要造客机,肯定是从支线客机起步,有这种动力就足够了,但是必须要满足现代以至于今后的需要,相信我,如果这种发动机研制成功了,国内至少有上千台的需求。”

    对航空发动机来说,有一百台就足够承担研发成本了,有上千台那利润会相当大,C919后世订单上千架不是说着玩的,国内市场很大,到时候仅仅满足国内需求,也得两千台以上。

    有了这个经验再造大的。

    “至于技术路线,肯定是三转子,其他的我也不懂,总之交给相应的团队,先搞一个市场调研和研发预估,不要着急,慢慢来。”

    天骄航空毕竟是生产发动机的,又不是研发发动机的,虽然成立了研发机构,不过也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