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您对这个不感兴趣,那就算了。”

    “参加,当然要参加,这是我们国际原子能组织的日常工作。”

    “好,那我们就开始,注意,现在准备启动设备!”

    各种噪音响了起来,甚至就连头顶的灯光都微微变得暗淡起来。

    “我们的这个实验装置内部也是真空状态的,所以需要抽真空,同时,我们的激光装置需要提前蓄能。”克拉斯诺波尔斯基介绍道:“其中有不少系统都是金太阳电机公司帮忙研制的,比如蓄能装置,我们用的是超级电容技术……”

    克拉斯诺波尔斯基显得很轻松的样子,仿佛就像是胸有成竹一般,但是,他那微微握起来的手,还是代表了此时他内心的激动。

    五十年代初期,老毛子们发明了托克马克装置,利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进行核聚变实验,从此之后,国际上所有的核聚变装置几乎都是托卡马克装置的变形。

    但是,克拉斯诺波尔斯基觉得,托克马克装置能进行核聚变,但是也有很多缺陷,尤其是束缚了很多科学家的思想,只想着怎么改进托克马克,却不想另辟蹊径。

    而托克马克装置,很可能是条死胡同,未来真正能商用的核聚变反应堆,或许应该是用激光约束的!

    当然,用激光来产生核聚变并不是克拉斯诺波尔斯基的设想,早在六十年代,各个核物理专家就注意到了,祖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于1964年提出激光核聚变的设想,属于在世界前列的。

    到了七十年代,东方还用一路激光驱动聚氘乙烯靶,成功发生了核反应。搞成功氢弹的于老前辈还提出来了用重金属外壳包围形成空腔,激光射进去之后以X光辐射驱动方式实现激光核聚变的设想。到了八十年代,东方还搞过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神光”。

    不过,这些都是实验装置,要验证的是能发生核聚变,而克拉斯诺波尔斯基等人要做的,是让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这样才能让核聚变真正地进入商用领域!

    现在,实验就要开始了!

    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充满期待地看着外面巨大的显示屏,上面正在显示各种数据,在中央还有一个模拟合成图像,显示着里面的场景。

    “每个激光束输出的功率是三百千瓦,里面一共有192个激光装置。”马克斯在一旁开口:“这也就是说,它每次启动,都会有七百兆瓦的功率需求,如果没有蓄能装置,那就意味着需要一个发电站来供应。”

    “这样的话,它得输出超过七百兆瓦的功率,才能满足输入大于输出的要求。”秦涛也来了兴趣:“我们的聚变装置有这么高的功率输出吗?”

    “当然没有。”马克斯说道:“激光器不是持续作用的,它只是用来点火的。”马克斯继续介绍。

    核聚变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让原子核克服斥力,接触到一起,激光点火的方式,就是从各个方向均匀地照射靶标,在强大的能量输入下,靶丸的外部被烧蚀,形成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在这些气体反冲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靶丸会迅速塌陷,被压缩到每立方厘米就有几百克质量的超高密度,这样局部区域就会达到点火条件,然后让核燃料全部燃烧。

    “点火?也就是说时间很短了?有一秒吗?”

    “一纳秒都没有,是皮秒的级别。”马克斯显然对这些技术也很熟悉。

    只要激光照射上去,让这个靶丸发生核聚变反应,剩下就不用管了,核聚变反应生成的能量会让靶丸内部其他的核原料也跟着反应,这样能持续几秒燃烧,从而让输出能量远远大于输入能量。

    输入的功率虽然高,但是是以皮秒来计算的,而输出的功率哪怕不高,由于是以几秒时间来计算的,这样也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输出。

    不能算功率,得算做功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