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嫂子,你看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那咋地?一参场的人以前不是农民?

    都不用往上倒三辈儿,我们家以前就是农村的。”那头,孙丽梅笑着开口了。

    “参场职工,说得好听是工人,实际上那干的活不也跟老农民一样么?都是泥腿子,谁嫌弃谁啊?”

    这话倒也不假,一参场成立也就二十来年,最开始那些可不都是老农民咋地?

    后面又安置了一些安丘支边的人,还有从东岗以及其他地方调过去的,多数家里就是农民。

    其实大多数参场的职工都挺好,只有少数人,穷人乍富的心态,当了工人之后转头就看不上老农民了。

    “亲家,弟妹,要是照你们这么说呢,我倒是觉得小伙子还行。

    这事儿,回头我跟三儿两口子,还有花儿,商议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要是乐意呢,改天咱找个日子,把大营我那亲家两口子也请来,相看相看,行吧?”

    都是爽快人,周桂兰也不用拐弯抹角。

    她不是苏安花的什么人,这终身大事做不了主,只能通知苏维忠夫妻过来相看。

    “成,成,那咱就先这么说下了,我这头可等你的信儿。”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就没必要再磨叽了。

    于是,李月秀和孙丽梅两人起身就告辞要走。

    “哎呀,亲家咋这么快就要走啊?再坐会儿呗。

    你看,来一趟,也没多坐会儿,瓜还这么多呢。”周桂兰少不得起身相送。

    “花儿,花儿?快点儿,找个筐过来,给你韩婶子和历婶子摘点儿瓜回家吃。”

    周桂兰这是故意让苏安花再露个脸儿,不然的话,她自己就找筐了。

    夏天,窗户都敞开着,周桂兰说话声音也大,苏安花那边能听见。

    “大娘,我刚才就摘好了,在外屋地呢。”

    三人正好从东屋出来,果然见到有个筐,筐里装着西瓜香瓜,个头都不错,挺稀罕人。

    “你看,姑娘想的多周到,我啥话没说,就给预备上了。

    亲家,弟妹,咱自家的东西,也别客气,拿回去吃吧。”

    周桂兰把筐拎起来,塞到李月秀手里。

    两人撕吧了一会儿,李月秀这才不好意思的拎着筐,跟孙丽梅往外走。

    那边花棚里干活的苏安芳苏安花见了,少不得跟着送出大门外。“婶子,得空过来坐。”

    李月秀跟孙丽梅俩人说了是去松江河,也不好转头往参场走,只能朝西头走了一段路,这才绕路再往东。

    “弟妹,你瞅着姑娘咋样?我看着反正还行,就是差在个户口上。

    也不难,赶上机会迁到咱参场也不算啥事儿。”

    “嗯,姑娘不错,长相、性格都没得挑,也就差在这户口上了。

    咱俩也不用说见外的话,户口好说,老历好歹不还在这位置上么?咋地还办不了个户口了?”

    孙丽梅对苏安花也算满意,“我们家那傻小子啊,这回眼睛倒是挺好使,相中的姑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