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实验相关的数据,并以‘交流重力场强度百分之6’作为起点,从技术角度出发去做研发,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超过了百分之十。

    这个数据,可以说是成果斐然。

    因为类似的研究,一般来说数值越高就越不好突破,交流重力场强度从2%到6%,从6%到10%,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这项研究非常有意思,研究所里的物理专家们都很感兴趣,过来参与的人也非常的多。

    他们一起做论证,一起对技术进行修正,才使得技术有了很大突破。

    不过当交流重力场强度达到10%以后,连续做了几次实验,都没有再继续提升了。

    这也是他们出来的原因。

    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正准备做同样实验另一个方向的研究,实验过程和数据肯定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一次实验数据都是很重要的。

    后来又听到首都大学的基础科学中心,也汇报说做了同样的研究,甚至研究上还有一定的突破,他们也要派人过去看看。

    王浩听了王强口中所谓的‘高数值’,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心里波动,连后来的点评都是礼貌性质的。

    他确实觉得百分之十并不高。

    在对交流重力场强度的理解上,王浩和阮伟平、王强是不一样的。

    在王浩看来,研发来说,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六更难,因为复刻交流重力实验初始数值就有一点多,百分之二就是最初始的数据,从百分之二开始提升,就可以理解为从零到一的突破。

    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则都属于后续的拓展了。

    有了前期如此多的数据支持,只要正常做研究都可以慢慢达成。

    王浩随后解释了自己的研究想法,“我们是进行超导机制方向的研究,但实验都是一样的,我们首先还是要在交流重力的场力方向上做研究。”

    “这样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超导内部的拓扑相变形态、方向,以便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机制。”

    “如果能摸透一些机制,就可以以此来做实验设计……”

    王浩仔细解释了一番,也是想问一下两人的想法。

    阮伟平马上不在意的道,“王教授,你们想怎么做实验就怎么做实验,这种研究,如果有限制就根本无法进行。”

    “这个道理,我们还是明白的。”

    “在实验上,我们只是旁观、记录,或者也可以参与,但是对你们的想法、实验方法,我们不会插手。”

    这就是给了研究的自主权。

    王浩听了以后也放心了,马上招呼着其他人继续准备实验。

    其他人都忙忙碌碌的。

    阮伟平、王强只是刚来实验室,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他们就坐在一旁看着,也小声说着话。

    阮伟平问道,“你刚才听到王教授说的理论了吗?”

    王强点头,“我刚才听着就很疑惑,什么超导内部的拓扑相变,好像是一个阿迈瑞肯科学家的理论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邓肯-霍尔丹。”阮伟平直接说了出来,“我看过他的研究,是以拓扑学来解释薄层传导现象,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微观理论。”

    “不过,我不相信这种理论,拓扑是数学里的概念,他也只是用拓扑的方法,来解释凝态物理现象,而不是超导内部真正发生了拓扑相变。”

    “至于湮灭,好像是王浩自己的理论?也就是说,他拿自己的理论结合邓肯-霍尔丹的研究,弄出了一套新的理论?”

    “这个……”

    王强思考着,好半天也做了个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