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能源,代表着人类未来的能源技术,研究出这样技术的好处太多了。

    当然,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即便一直到现在,科技部门也只是决定‘积攒理论技术储备’,有了充足的理论技术储备以后,才会正式开启可控核聚变的论证,再下一步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现在才只是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保密性质的,也只有国内顶尖的学者才有机会参与,十一个院士、几十个教授组成的团队,就一起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

    F射线,是绝对保密的技术。

    F射线实验基地也没有列出‘F射线’的名字,一些牵扯到高保密性的设备都是被禁止参观的。

    学者团考察的目标是‘可控核裂变反应堆’。

    核裂变反应堆当然是可控的,但‘可控核裂变反应堆’的技术基础不一样,控制方法是利用强湮灭力场以及内部的反重力场,创造限制高强反应的环境,再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就能把反应牢牢限制在狭小的区域,同时,降低反应速度以及对外释放的热量。

    学者团对‘可控核裂变反应堆’非常感兴趣。

    每个人看到中心的精密设备,了解到相关的技术以后,都忍不住感叹,“这就是控制核聚变的容器!”

    “怪不得让我们过来看,有了这个容器,再加上托卡马克环形装置,核聚变控制就有了完善的技术。”

    “最大可控能量强度是多少?”

    “能实现动力输入吗?”

    好多学者问起了设备的参数,知道详细的信息以后,他们也针对性的讨论起来,“这个参数要控制核聚变,还是差很多……”

    “即便是对核聚变进行控制,爆发的能量强度最低也超过二十倍!”

    “内部反重力场减低粒子活跃度,外层湮灭力场湮灭能量,但也是存在极限的,也必须搭配更好的隔热材料。”

    “这个装置磁场约束做的不好。不过核裂变确实不用控制,换做是核聚变,磁场约束就很重要了。”

    “如果用作核聚变的容器,内部还是设计反应通道……”

    “外部材料也是大问题……”

    “……”

    问题当然有很多。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是个大工程,现在还处在技术积累阶段,学者团到来就是了解设备,再针对性找方向进行研究。

    当一个个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真正投入到研究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者团提出了很多问题,同时也都觉得收获很大。

    他们来之前也讨论过,没想到设备会这么完善,竟然只用两层力场就约束了核反应堆,说明湮灭力场约束的手段是可行方案。

    这就足够了。

    有些人也谈论起了王浩,他们很清楚湮灭力场约束技术,肯定和王浩的研究直接相关。

    “王浩院士去哪了?”

    “他怎么不在?”

    汤建军说道,“王浩院士也在做相关的研究。他希望能解决场力问题,也就是制造更强的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

    “到时候,保护性就会大大提高……”

    ……

    王浩本来是计划去F射线实验基地,也和学者团的专家们讨论一下控制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方向。

    但是,一个消息让他改了主意。

    他去了航空材料院。

    航空材料院和东工精密一起负责制造微米级颗粒性材料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实验过程中分离出颗粒性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