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就更加迷茫了。

    最开始他们说不知道,发现大家都不相信,后来就干脆说些大家都知道的基础,“首先说好我们没有参与项目,但研究是很厉害的,用了很多高端的一阶材料,否则怎么可能抵抗那么高的温度?”

    “这个发动机很重啊,达到几万吨!”

    “制造好发动机,下一步就是制造超大型的航天飞船啊!”

    “这可是千亿级别的项目。”

    “研究速度出乎意料的快,也非常顺利,现在才是第一次测试,估计再过几年,就能进入太空了……”

    最后一句话得到了肯定。

    很多人对于研发速度的判断也是如此,现在只刚能进行飞机降落,研究一切顺利的话,几年以后就能够升入太空。

    ……

    几年,升入太空。

    这不是凭空的猜测,而是按照正常研发速度的预估时间。

    任何超大型的设备,每一次做测试都会发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光压发动机更是如此了。

    王浩对于设计有信心,但制造牵扯到了材料性能,却不是百分之百有把握的,第一次起降测试结束,后续的检测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内部有隔热材料变得干涩,就直接影响到了材料的寿命。

    这种材料是要继续研究,或者是增加隔热材料的厚度,又或者是更换更好的材料,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行论证。

    起降测试过程中,平衡系统表现的很不错,但测算上还是有一些小的bug,导致发动机不断发生震颤现象。

    另外,小型光压喷口计算精度还是不够,就导致内部温度不稳定,出现了超过‘可承受误差’外的偏差。

    有两个位置的材料问题最严重,一个是中子通道和强湮灭力场中心的接口。

    另一个是激发推进装置后半段的内管。

    前者是因为处在光源释放点,承受的温度过高;后者则是因为压力太大,光压就是激发推进装置后半段制造出来的,即便绝大部分压力都是向外的,也会给后半段的内管造成很大影响。

    一个星期以后,所有的检测全部结束。

    王浩组织召开了实验会议,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所有发现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电子系统;一类是材料。”

    “电子系统,由王东院士负责,保罗菲尔-琼斯的数学组辅助,争取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由曹东明院士负责。”

    “没问题吧?”

    王东马上点头,“没问题,我的组会继续完善电子系统。”

    曹东明也认真点头,“没有问题。我们组会和其他机构沟通,争取能研发出更好的替代材料。”

    在分派任务以后,王浩回到了办公室,就和臧春来认真谈了起来。

    臧春来是航天飞船公司的总经理,负责研究项目的方方面面。

    他们谈的是人事问题。

    王浩很认真的说道,“现在第一次测试已经结束,项目进入了正轨,我认为是时候正规化了。”

    臧春来一听就明白过来,“王院士,你的意思是说让那些研究员们入职?让所有的参与人员入职?”

    “对。”

    王浩说的很认真,“航天飞船工业公司是一个正规的公司,不可能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都来自其他机构。”

    “他们还有原机构的工作,以后肯定会出现问题。”

    “像是曹东明曹院士,王东院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