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造福万民之举。”

    “实不相瞒,在汴梁之时,学生也曾效彷河南的做法,向大金皇帝提出过建议,可惜有些政令会触碰朝中权贵的利益,就......”

    想到自己在汴梁龙德宫里的孤立无援,耶律楚材现在都有些心寒。

    自己也曾一心想强大金国,殚精竭虑地恪守本职,更是一再上书、多种建策,可惜大多都泥牛入海,或者虎头蛇尾。

    “哈哈,晋卿啊,到了燕王麾下,你就不用担心没有自己施展的机会,殿下这里从来不用为资历考虑,也不必为没有地盘担忧。”

    “只是缺少实干之人罢了,晋卿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好好追随殿下,一统宇内、指日可待也!”

    赵汝述看着耶律楚材,自打上次在燕王府第一次见到此人之后,燕王给予那样的礼遇和推重,赵汝述就上心了。

    事后,通过各种渠道,将耶律楚材的详细资料,查了一个底儿掉。

    对耶律楚材了解的越多,赵汝述越是觉得此人的深不可测,这完全就是一个全才的坯子啊!

    这样的人物,放眼现在的大宋,还真找不到一个。

    大宋的高层官员,譬如各部的尚书,大多数是靠着多年的经验和资历,或者某一两方面的才能。

    真正能做到横跨三个部门的,就算是凤毛麟角了。

    最关键的是,大宋这些能够独当一面的治政官员,年龄已经偏大,多数都已经接近六十了。

    像郭默的麾下的三大经略安抚使,魏了翁五十八岁,杜杲五十三岁,只有刘克庄年轻一些,也马上四十岁了。

    而燕王府的“功勋四老”,年龄最大的是卫泾,今年六十七岁,本来就是已经致仕的人,硬被官家返聘了回来。

    赵汝述跟老程珌同岁,都已经六十二岁,薛极比他们还大了一岁。

    因此,这个耶律楚材的出现,赵汝述格外的上心,如果此人可以快速融入进来,并且能够对殿下忠心耿耿的。

    那么,殿下的身边,至少二三十年不愁无人可用了。

    本有心提醒一下燕王,没想到殿下自己另辟蹊径,直接就收了耶律楚材的次子为关门弟子。

    这样一来,二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赵汝述可不知道,郭默收耶律齐为徒弟,还真跟耶律楚材没什么关系,纯粹是耶律齐的“名头”,以及见到这孩子时,被他自身的天赋所吸引。

    除了小杨过和襄儿,这算是郭默见过的孩子里,天赋最好的了,不在侄子郭平之下。

    学武首重天赋,根骨不行,要想达到武学巅峰,未必不可以,却要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一丝希望。

    得英才而育之,就是郭默见到耶律齐的第一,或者说唯一的感觉。

    至于说,他这样做能够强化跟耶律楚材的关系,郭默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只要自身强大了,能为各种人才提供足够施展的舞台,郭默相信对真正的人才,是会有致命吸引力的。

    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客套完之后,整个酒宴的话题,就围绕着眼前的旱灾进行着。

    许州比不得其他四州,没有事先打造的水井和人工池塘,本身就没做任何的水源储备。

    许州又做了几年的“边州”,地虽然不是很广,人确实是很稀少,有的地方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

    这样的情景,对比后世的河南之地,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派粮赈灾是必须要做的,郭默却不想简单地将粮食发给那些饥民。

    完全的不劳而获,不仅毫无意义,更能让那些饥民养成懒惰的性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