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多斤火药,北美大陆火药生产差的原因就是硝石太少。
这个矛盾在中原王朝周边也经常出现,明清时期就有人总结说日本等国硫磺多硝石少,西北诸部硝石多硫磺少,只有中原硝石和硫磺都多,是火药生产的风水宝地。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火药原材料,所以才有了发明火药的基础。
就眼下来说,盔甲厂每年限制下,火药产量是五十万斤,而燕山所是二十万斤。
这只是两个军械所,如果加上工部,还有地方,大明的火药产量无疑可怕的吓人。
一年的火药产量,就足够欧洲各国来一场维持几年的大战。
曹化淳他们在叫苦,却不知道西方的欧洲人才叫苦。
朱由检是比较乐观的,就火药这个东西来说,他可操作性的事情就有很多。
不过那些都是之后的事情,眼下的事情还是筹划对辽东收复失地的计划。
今日的朝会,朱由检可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他本来就在想着收复失地。
一昧的防守终究会出现问题,会拖垮大明财政,必须打残建虏,把辽东兵力减少,调往中原准备中原的卫所裁撤,皇店开设才行。
开原、铁岭、抚顺这些长城以内的城堡还在努尔哈赤手上,那么女真人的粮食只会是危机,而不会发展成饥荒。
他要做的,就是收复失地。
当然、这个收复失地,不可能他脑袋一热,说出兵就出兵,而是需要准备时间的。
首先、根据去年戚金和老奴交手来看,即便是戚金、大兵团作战也是很弱的。
他自己都在之后给朱由检的书信中承认,兵马超过了四千人后,他对指挥兵马的反应力下降了很多。
虽然事后朱由检安慰了他,就算当做经验。
但朱由检也知道,人脑也是有巅峰期的,而打仗正好是一个消耗脑力的事情。
戚金这个年纪,不可能会有太大的进步了,因此他还是想培养秦、马、戚三家的二代、三代子弟。
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秦民屏、秦邦翰、秦邦屏、秦拱明、秦翼明、马祥麟……
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二代、三代子弟。
朱由检不要求他们成为可以指挥数万兵马的统帅,但只要能单独指挥两个营、乃至三个营,四个营的兵马就足够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成为统帅之下的左右前后各军将领。
因此、从这点实际看出,辽东眼下的诸将,是没有能指挥数万兵马的将才的。
或许熊廷弼可以统筹诸军,但统筹需要有限度。
辽东地形复杂,东部长城想要收复,就需要进入长白山支脉,从孤山堡进军。
其次,铁岭、开原、抚顺等地也地形复杂,每一部的兵马最少要保证有实打实的两三万人。
少于这个数,有被围歼的可能。
朱由检输不起,哪怕他调了足够的大炮前往辽东,但只要一部被歼,折损了火炮,那么有了燕山火炮厂火炮的努尔哈赤,就变得十分恐怖了。
现在明军是仗着火炮犀利,射程比努尔哈赤所铸造的火炮远,才能在守城战中占据优势。
一旦努尔哈赤缴获上百门火炮,那局势有就些微妙了。
如果眼下辽东的将领里,能有统帅三万兵马而不乱的四位大将,朱由检绝对可以放心信任熊廷弼。
可眼下的问题是,他别说四个统帅三万兵马的将领了,他就连四个统帅一万兵马而不乱的人都找不出来。
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的后遗症,老将已死,新兵未成。
朱由检这边将领不行,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