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若是这样,恐怕开垦的花费就更大了……”

    王承恩毕竟是御马监大掌柜,家底有多少他知道。

    以御马监的财政,养军已经很困难了,去年本来就已经有些财源贵乏,如果不是辽东贩粮把大明发给辽东的银两都赚回的差不多,那估计去年就开始需要朝廷救济了。

    眼下虽然说又增添了上千万亩田,但要维持百万人的屯垦还是太难了。

    不过对此、朱由检没有紧张和不安,而是对王承恩平澹道:

    “花费大很正常,一时之痛换日后辽东数千万亩是值得的!”

    朱由检敢说这话,是知道晚清闯关东下的田亩增长数量才这么说的。

    五十多年的时间,在官府没有支持,提供粮食的情况下,闯关东百姓将田亩不足两千万亩的东北开发到了一亿三千多万亩。

    十七年,波及上亿百姓的大旱一旦爆发,东北就会成为北方百姓的主力迁移地。

    即便就眼下来看,北方一京五省的百姓不足七千万,但哪怕只有一千万人涌入,东北广袤的地区都将会成为大明的基本盘。

    大明无力供养上千万人涌入开垦,而民间也因为没有太多大灾而没有迁移的欲望。

    但朱由检记得很清楚,几乎在小冰河大旱爆发前,大明就每年都有地震、旱灾、洪涝等灾害了。

    他记不清楚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但他可以对灾害补救,也就是移民。

    辽东之战一旦结束,他就要开始坚持不断的进行移民计划,和财税改革的计划了。 …

    他不可能一下子脑袋一热就宣布财税改革,毕竟哪怕是张居正,也是积累了十几年的学生才实行变法的。

    燕山学子虽然每年能出四五万人,但大多不过是胥吏之才罢了。

    大明的税种很多,三年后燕山学子毕业,即便每年只改一种税收,也能让大明可以组织迁移百姓了。

    所以对于朱由检来说、最难熬的日子还有两年。

    这两年里,大明可以调动的,大概就是现银一千万两,外加五千多万石米麦。

    “辽东百姓手中的银钱都因为去年的粮食而花了大概,虽然每年我们发的军饷也会通过辽人士兵的家属而回流,但毕竟太少了。”

    “粮食的贸易,还是以惠民为主,不能钻到钱眼里去。”

    朱由检对王承恩和曹化淳说着,而二人也颔首认可。

    “算上今年的田亩,没有灾害的话,五千万石田赋能达到吗?”

    朱由检对二人询问,并不避讳诸多将领,而王承恩也微微颔首道:

    “应该没有问题,毕竟番薯和土豆种植较多,大概能有两千万石的占比,剩下的米麦能有三千万石。”

    关键时刻,番薯和土豆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朱由检闻言叹了一口气道:

    “只可惜这些作物若是连片耕种容易患病,不然耕种上千万亩,获能解决辽东屯垦一事了。”

    “殿下,这种作物连片种植后,患病有这么厉害吗?”曹化淳有些不解,而朱由检摇了摇头道:

    “比你想象的要厉害的多……”

    曹化淳他们不知道,但朱由检可是知道这些作物一旦染病,那蔓延的速度将会有多快。

    爱尔兰大饥荒那种事情一旦在大明爆发,可不是死几十万、上百万人那么简单了。

    因此、朱由检才控制着让这些作物分散种植,种植片区也足够远,并且严苛的要求百姓对作物脱毒。

    在这个时代没有优良基因选种的手段,那就只能用笨办法了。

    “番薯和土豆可以在山东和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