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着实是未知数。

    倒是在这个时候,站在朱由校旁边的王安开口道:

    “御马监眼下有银三百一十六万余两,粮一百一十五万石。”

    “除了缴纳两司的七十余万两盐茶税,其余钱粮均可以拨发。”

    “另外……”王安转头看向了朱由校,躬身作揖道:

    “万岁、齐王殿下得知关内大震,已经带四骑卫开始南下,泰宁府由腾骧卫换防。”

    “弟弟要回来了?好好好……”听到朱由检要回来了,朱由校松了一口气,随后对朝臣道:

    “赈灾事宜,便速速定下吧。”

    “万岁……”内阁首辅顾秉谦忽的开口道:

    “按照太祖高皇帝时定下的《灾伤去处散粮则例》规定,灾民应该按大口、小口分为二类。”

    “大口米六斗,小口米三斗,五岁以下不予”

    “四省虽遭遇大震,但田地之中粮食已经可以草草收割来弥补一部分,加之大震使得水渠、运河、道路、堰堤损坏。”

    “臣以为、眼下朝廷钱粮不足,因此可以“以工代赈”,让地方组织灾民进行劳动,并给灾民发放报酬来赈济灾民。”

    顾秉谦提出了一个不算太好的建议,但很快就被毕自严皱眉补充道:

    “以工代赈范围有限,只适用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同时也要看当时工程等需要。”

    “以嘉靖三十九为例,当年三月京畿附近就发生饥荒,为赈济大量流入京城的百姓。”

    “当时户部便上奏请求“凡年力少壮者取具年籍,工部酌量顾觅,给与工价,勿令转徙。”

    “这灾荒之际兴建工程,对于朝廷和百姓都是有利的,只是眼下朝廷只能拿出银子,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因此必须用银子买粮运往灾区。”

    “没了银子,以工代赈便有些不切实际了。”

    “臣建义将灾民按照“三等六班”划分,在灾区建设粥场,而粥场需按照“三等六班”不同施粥。”

    “三等即老者、病者、少壮,老者不耐饿,另为一等,粥先给,稍加稠,病者不可群,另为一等,粥先给,少壮,另为一等,最后给。”

    毕自严有着自己赈灾的调理,也看过相关的许多奏疏和文册,因此解释道:

    “六班是指将三等饥民再分男女,男三等在一边,女三等在一边,是为六班。”

    “六班男者一日三碗稠皱,女者三碗稀粥。”

    “此外按照齐王定下的赈灾之举,如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之百姓,都需要分别迁往北疆实边,因此便可不以以工代赈。”

    “山西、北直隶等绝收,而人无三亩田之民,可迁移往泰宁府、朵颜府、开平府。”

    “河南、山东等地百姓,田亩数量多,设粥场安置便可。”

    毕自严不愧是朱由检选上来的户部尚书,在讨论到赈灾和钱粮的时候,他的三言两语便解决了大明朝眼下的危机,并在最后补充道:

    “此次赈灾,当先发银四百万两,粮三百万石。”

    “若是后续还有余震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当在秋税上交之后,再进行追加。”

    毕自严说完,便退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代表自己的想法已经说完,而朱由校闻言也微微颔首:“可……”

    只可惜,当朱由校刚刚点头,皇极殿外便出现了一名内阁的翰林学士,他在门口对着殿内道:

    “万岁、南直隶急报,七月初一大风自靖江东北起,怒号振地,屋瓦横飞,合拱之木立仆,江水为之大涨,城堞楼橹颠没于惊涛巨浸中,浮尸相属。”

    “苏常湖三地知府请朝廷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