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少。

    况且,如果每年的恩科仅仅是燕山学府的学子自娱自乐,那反倒小众了,注定改革不起来。

    只有让许多学子清楚,恩科将是他们为官最快的途径,他们才会舍弃四书五经来专攻燕山的教材。

    只要他们肯学,朱由检就有大批人才可用。

    这样的学习氛围反倒有利于科研人才的诞生,毕竟填鸭式的教育会抹杀大部分人的想象力。

    清代以前的中原人,永远不缺想象力,只要敢想,给钱给粮,他们就能做出来。

    哪怕做不出来,那一代代人的累积,朱由检就不信中原人会比欧洲人差。

    “眼下收支还能平衡吗?”

    朱由检忽的开口,王承恩闻声也只能低下头回应道:

    “眼下近八十万大军,军饷伙食开支一千八百万两,皇店开支四百万两左右,燕山等府开支二百万两,军械局开支六十万两左右,合计开支在二千四百六十万两左右。”

    “军屯田目前还没有降低赋税,今年粮价偏高些,折色之后在一千七百万两左右,皇店缴纳赋税后岁入在八百万两左右。”

    “眼下虽然说还能岁入,但实际上户部那边倒是常常需要御马监接济,因此也就不够用了……”

    王承恩的话让朱由检皱眉,他算了算户部的岁入,按照道理来说,户部的粮食折色和两司岁入加一起,它的岁入应该不低于二千万两才对。

    眼下怎么需要自己接济了呢?

    “殿下……”似乎是看出了朱由检的不解,王承恩也解释道:

    “眼下兵马司士卒、刑部衙役、大理寺判官等地方都在安置伤兵,学子小吏,数量剧增至四十余万人。”

    “户部管着百官的俸禄,还要负责各地赈灾,迁移。”

    “仅仅今岁至今,小范围的赈灾便有三十四次,户部的银子早就在四月份花完了……”

    “三十四?”朱由检皱眉,他倒是没有想到户部需要在赈灾上花费那么多银子,也没有想到这才天启六年,就剧增了这么多灾害。

    “另外、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去岁白灾和蝗灾导致蠲免了赋税,这些年户部一直都没有收足过两京十六省的钱粮。”

    “如去岁的岁入,户部岁入折色后不过一千四百余万两银子,所以才花的这么快。”

    “如果不是毕尚书运作得当,恐怕今岁四月户部就彻底没银子了,便是连打白条,一些商人恐怕也不认。”

    “眼下为了赈灾,听闻毕尚书已经派人前往湖广、江西、四川,准备找一些大小粮商,打五百万石米的白条。”

    打白条,这基本上已经是晚明自张居正后,官员和商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了。

    实际运作起来,就等同于官府找商人借粮,然后补足利息还给商人。

    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也是大明的无奈之举。

    听到了这个消息、朱由检也是一时间沉默无言。

    按照历史惯例,如果不是他的出现,大明朝在天启六年,以及以前合计积欠的钱粮会在一千六百万两左右。

    眼下朝廷没有赤字,没有积欠钱粮军饷,还保持着向外移民和军事行动,已经是建立在朱由检革新赋税六年的基础下了。

    赈灾救民、扫虏灭金……

    按照今年的局势来看,或许明年朱由检只能在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

    “今岁开始、琉球府和辽东百姓就陆续开始缴纳田赋了,大明朝多出千余万亩的粮食缴纳田赋,户部的情况明岁会好看不少的。”

    沉默许久,朱由检只能来了这么一句,并在之后说道:

    “至于能不能在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