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需要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朱由检没有那么多顾虑。

    朱由校还在养心殿凄惨的批阅奏疏,而朱由检桌桉上却只有十几份军情。

    直到马车出了京城,朱由检才开始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首先最让人侧目的,还是燕山兵家学院的毕业奏疏。

    算上宗室子弟,这次毕业的兵家学子一共是一千九百二十七人。

    朱由检在打开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李自成、曹变蛟等人的名字。

    不仅如此、他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熟悉的名字。

    王自用、刘宗敏、党守素、刘希尧、刘芳亮、辛思忠、刘汝魁……

    一连串熟悉的陕北起义军将领名字让朱由检哭笑不得,感慨万千。

    他哭笑不得的是这么多人居然都来燕山进入了兵家学院,感慨的则是这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朱由检从来不觉得陕北的起义军在一开始有错,说白了他们一开始都是因为活不下去而起兵造反的。

    只是后面腐化的太快,导致农民起义失败不说,还牵连汉人跟着走进了低谷。

    如果朝廷有钱粮赈灾,他们或许会像还没有出现名字的张献忠、高迎祥、罗汝才、孙可望等人,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从事工作,或者专心务农。

    朱由检可以举刀对向起义过后杀戮成性,迷失本性的叛军,也可以举刀对向徐鸿儒这种蛊惑人心的人。

    只是面对骨瘦如柴饥民的奋起反抗,或许他也会和崇祯一样,选择招抚。

    不过他比崇祯强硬的一点就是,如果招抚之后对方还不老实,那上直四骑卫的铁蹄就会让他们清楚,什么是雷霆之怒。

    “李自成、李自敬和其他几个前三十名的陕北子弟,先送去南军都督府吧。”

    “曹变蛟和曹鼎蛟和其他的前三十名子弟,则留在上直都督府。”

    “剩下的人则是首先考虑海军、北军,然后是西军。”

    朱由检放下文书给出了答桉,而陆文昭好奇道:“东军都督府不安排吗?”

    “东军都督府对建虏作战,场面最凶,不太适合这群学子。”朱由检摇了摇头道:

    “毕竟是花费了六年心血培养出来的人,如果送去东军都督府和扫虏之战这种惨烈的会战中,能活下来三分之一都是幸运。”

    “扫平安南比较适合他们,上直的曹变蛟他们,也先送去朵颜府的上直拱卫营学习。”

    漠南三卫的设立,让北直隶、山西、辽东的长城失去了效用,山西外拱卫营接管了开平卫,上直拱卫营接管了朵颜府,辽东拱卫营接管了泰宁府。

    总之京城是位于绝对安全下的,而三府的建设也已经基本成了规模。

    从战事大捷开始,加上贪官污吏的家卷流放,三府之地的朵颜府已经迁移五万余人,开平府也迁入四万多人,泰宁府两万多人。

    三府之地百姓近十二万,这个数量日后会陆续增加,达到三府百万百姓的程度,那明军日后再进行扫北作战就轻松多了。

    尤其是泰宁府,如果能在科尔沁草原的河道两岸开垦大量的耕地,日后的扫北费用会降低到眼下的三分之一。

    只要泰宁府富裕,整个漠南和漠北被大明统治只是时间问题。

    朱由检继续处理军情,而时间也在一点点的过去。

    直到最后一份军情被打开,他们距离军备院也已经不远了。

    倒是很巧、这份军情是孙元化交上来的,内里的事情也是关于鸟粪化肥是否可行的问题。

    这个答桉让朱由检皱眉,因为孙元化说的是不可行……

    不过、当朱由检看到不可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