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户部算过,以三省百姓这些年的积蓄来看,撑到明年秋收还是不成问题的……”

    “户部的建议是,不要在一开始就开放常平仓,而是不断地南粮北调,把南方的粮食调到北方的常平仓。”

    “眼下陕西一石米麦价格已经涨到了五百八十文,山西五百四十文,北直隶五百文。”

    “粮价必然随着大旱的时间推移而不断上涨,户部的估计是,大致到今岁年末,陕西粮价会涨到七百文,山西六百五十文,北直隶六百文左右。”

    “朝廷可以以工赈灾,趁着这个机会招募民夫,梳理黄河河道,按照每日十文的工钱下发。”

    “这么下来、一个月一个百姓就有三百文的工钱,自然就能让百姓多抗一段时间。”

    “十文是否太低了?”王承恩皱眉开口,而朱由检却抬手道:

    “不低,若是高了,反而会有一些并非灾民的人混入其中。”

    朱由检和毕自严定下的这个工钱很合理,三省的工钱,在刨除京城的基础上,基本都是十五文到二十文之间。

    定下十五文,必然会有人来抢着做,而十文则是刚好。

    哪怕粮价涨到七百文一石,一天十文工钱,也可以买两斤米麦。

    加上百姓家中还有存钱和存粮,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就是维持他们的基本开销。

    三省之地上千万农民,城市需要工人的地方只有百来万位置。

    这群人全都涌到城池里,只会让城池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

    梳理黄河,这不仅能惠利朝廷,也能惠利百姓。

    “如果一人十文,户部能撑多久?”朱由检对毕自严询问,而毕自严也沉思片刻后说道:

    “若是有灾民百万,户部每年支出约三百七十万两银子,以户部的岁入,只要北边不爆发战事,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若有灾民五百万,支出则为一千八百余万两,户部顶多支撑两年,并且南北都不能有战事发生。”

    “若是千万……”毕自严沉默数秒,才道:

    “百官俸禄或许需要积欠,并且五军都督府也要减少训练,即便如此,户部依旧需要御马监和内帑支援。”

    安抚千万灾民,这就是大明王朝已经被开发大半的财力。

    在这基础上,哪怕朱由检将矿税、税契收上来。

    再废除人头税和杂项、直接把田赋调到二十赋一或者十赋一,大明各种实物税折色后的国库岁入,也顶多岁入四千万两左右。

    这四千万两加上御马监的银子,顶多就是七千万两的岁入。

    军饷、百官俸禄这两者就需要支出近三千万两银子,而军队军械的维护,地方的维护又需要一千万两银子左右。

    因此实际上,眼下大明正常支出是四千万两银子,哪怕七千万两银子的岁入,也只能结余三千万两。

    三千万两如果用于赈灾,按照毕自严的赈灾办法,顶多也只能保证两千万人基本活下来罢了。

    只是大明的百姓不只有两千万人,而大灾最严重的时候,受灾的人数也不只有两千万人。

    只有将他们迁移,让关内两京十三省的人口密度降低,大明朝才能把受灾人数控制在两千万以内。

    “洪承畴拿下安南,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西北、西南的灾民如果能迁,就尽数迁往旧港和交趾吧。”

    “从今日起,诸省罪犯押往各省水泥厂,于水泥厂按照要求做做出防护来生产水泥。”

    朱由检最后还是决定,不用罪犯来迁移换银子了,而是用他们生产水泥。

    他原本所想的是,在朝鲜等地建设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