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大案的最后官吏。”
一句话说完,也就说明朱由检手中可以用的文官把柄已经用完了。
不过算来、三娘子案前前后后牵扯的官员数量有近一万八千余人,陕西民变大案又牵扯官员三千余人。
大明朝原本九万的文武官员数量,从三娘子案开始,至眼下为止,只剩下了不到七万文武官员。
那二百万胥吏的队伍,经过这次的打击,恐怕也只剩下不到一百四十万人了。
唯一让朱由检觉得有些疲惫的,或许就是同样被查出贪腐的那近五千燕山学子了。
三年时间,毕业的十五万燕山学子中,居然有三十分之一的人成为了他们学习中一直讨厌的贪腐官员,这无疑让朱由检觉得有些唏嘘。
这还是查出来的,如果算上没查出来的,那十五万燕山学子里到底有多少贪官污吏?这点谁也不得而知。
朱由检的模样被顾秉谦看得清楚,而他也小心说道:
“殿下,这几年都在兴国,您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就错在这些人拿了不该拿的,做了不该做的,挡不住诱惑。”
“下官初入仕途时,也曾想过为百姓做一些事情,可奈何每件事都做的十分艰难。”
“起初下官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渐渐地下官就明白了。”
“事情难做,无非是因为朝纲不正,官场上全无是非。”
“做了有功的也不一定会赏,反而做了出错的要被严厉惩处。”
“到后来,不做不错,便是百官自保的手段,而这也便是百官墨守成规的原因。”
顾秉谦难得交心,甚至隐晦的也承认了自己也是那挡不住诱惑的一员。
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楚,自家这位殿下心里有一面明镜。
朝廷财政不足,百官俸禄低,只能借由“润笔银”和各种手段来捞银子。
朱由检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尽管每次都在叫嚣废除“润笔银”却依旧没有真正的执行,因为他知道废除“润笔银”没用。
想要减少官员贪腐,那得先涨俸禄,而百官的俸禄每翻一倍,都是上百万两的支出。
这听上去或许不多,但如果真的算下来却让人有些唏嘘。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确立的俸禄标准,大明朝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
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到了天启年间,朱由校又按照朱由检的话,将官员俸禄折色为现银发放。
之后朱由校又觉得一直折色有些不好,毕竟粮价一直在浮动,因此干脆就按照五百文一石的高价永久定额,只发现银。
这么一来,大明朝正一品官员的月俸就是四十三两五钱银子,而从九品官员则是二两五钱银子。
这样看来,似乎折色之后,官员的俸禄倒也不是太差,但对比其他朝代的官员,似乎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毕自严开口说道:
“俸禄的事情,户部有没有仔细想过应该如何提?”
“殿下,下官以为,我朝俸禄并不低……”
毕自严忽的回应,答案让朱由检皱眉,而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我大明的官员俸禄,经过殿下的调整,正一品的正俸已经达到了五百二十二两银子一年,从九品也达到了三十两银子,次九品的书吏也达到了十两银子。”
“算下来,似乎并不算高,但我朝的俸禄并不仅仅只有正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