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

    真的仔细开发,这里能轻松的养活上千万人,而且是很滋润的那种。

    或许会有人质疑,大明的大部分百姓都去种地,放牧,那这么多粮食卖给谁。

    但问题存在于,大明的人口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此刻的欧洲连小麦都吃不起。

    养活欧洲人所需要的小麦,就能养活几千万大明农民。

    更何况,还有南亚这个天然工厂。

    另外还得要承认,大明要走的依旧是全民教育路线,这个是不会动摇的。

    但受教育和教育出的精英是两个概念,精英永远只是少部分的。

    少部分的精英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甚至社会,而大部分平庸的人怎么活下去?这是朱由检要为其考虑的。

    在他看来、分地,并且土地不可买卖,这就是他给未来百姓留下的一笔遗产。

    将大明转变进入资本社会的同时,保留自耕农的土地,只需要十几亩,就能让这个人最基本的活下去,偶尔还能卖卖农产品来赚钱花花。

    大明得成为主导未来全球粮食、贸易、军事的超一等强国,尤其是宗藩体系下。

    想要解放农民生产力,那就得制造出足够多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朱由检带着朱由校他们走到了农业研究院后停了下来。

    这里有着一个个农业工具的模型,还有图纸,以及在院子里研究的许许多多博士。

    大明从天启五年开始,四年的时间里,已经走出了七百多位能参加研究的科学博士,他们的质量或许连后世一个普通的高中理科生都不如,但他们是朱由检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一批“天才”。

    在各种研究模型中,实际上都需要用到的一个模型便是蒸汽机牵引车辆(即蒸汽拖拉机的前身)。

    这玩意犹如一个小火车头,它的标准体型是高六尺,宽四尺,长七尺,但以大明眼下的技术,只能做到高一丈四,宽八尺,长两丈的体型。

    它的重量重达两千四百斤,不用多说,这样的重量,加上那每个时辰不足十里的速度,它即使不陷在田里,也会把土压得很实,根本无法耕种。

    负责农学院研究的孙元化很惋惜的说道:

    “这个拖拉机车若是能制造出来,一个百姓能很轻松的在一天世界里耕种一亩地,农忙时分一个人能忙十五亩地。”

    “只是可惜,国朝的技术不够,暂时无法将它弄出来。”

    “也就是说,这东西弄出来后,人人都能吃饱饭了?”躲在朱由校屁股背后的朱慈燃伸出头,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庞然巨物。

    “差不多吧……”孙元化和善的笑了笑,而朱由检也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

    疆域扩充的太大并不是好事,因为很多疆域的扩充是无效扩充。

    比如唐代的西域,中亚,汉代的朝鲜,西南,明代的三宣六慰等。

    说白了、就是生产力达不到,释放不了那么多百姓移民实边。

    朱由检注意到了这个规律,因此他之前打下的疆域实际上仔细来看,除了安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大明可以吞下的地方。

    大明能吞下的地方,往往都是沿海的,因为船运便宜,迁移也容易。

    只是大明不可能天天去打沿海国家,因为这么一来,大明在陆地上的纵深就会出现问题。

    哪怕是现在,大明的陆地纵深也极其堪忧。

    没有乌斯藏,没有西域,缺少了漠北,东北,西南的三宣六慰。

    打这些地方,迁移的难度是往海上迁移难度的好几倍。

    怎么降低难度?这自然就需要火车、农业机械的帮忙了。

    火车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