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而朱由检要的是东北未来反哺关内。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大明得全力推广关外农耕,用拖拉机来开垦耕地,在二十年内将关外耕地数量发展到两亿亩,将关外人口提升到两千万。

    算下来,这差不多是每年新增一千万亩耕地,使用拖拉机的情况下,这个速度并不算快。

    当然、前提是大明得提供足够的拖拉机给关外百姓,形成村集体来开垦。

    按照亩产五斗半纯粮食来说,养活一个成人最少需要六亩地。

    也就是在化肥不够,内地不向泰宁、朵颜输血的情况下,当地的七十几万百姓,最少需要五百万亩耕地,才能保障他们的主粮不会断。

    按照拖拉机大概五天开垦一亩荒地来说,一台拖拉机除了农忙的那半个月,以及长达五个月的冬期,剩下的时间是六个半月,两百天不到,能开垦四十亩地。

    当然,这是无树林的平原情况,如果是有树林的地方,这个效率会大打折扣,基本一年只能开垦十亩。

    一台价值一百三十两的拖拉机,一年开垦十亩到四十亩不等的土地,这比不上后世一台大型机器几天干几百亩的效率,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性价比超高的生产设备。

    不过这玩意不是说有银子就能随便弄出几十、上百万台,生产线是困扰大明的一个重要问题。

    朱由检投资的六个蒸汽机工厂,年产的农用蒸汽机只有六千台,并且还需要三年才能达到这个数目。

    另外,他还要建设配套的农用器械工厂,不然只有蒸汽机,没有组装的地方,蒸汽机弄出来也只能抽水。

    “得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东北反哺大明,但得保证当地的粮食问题。”

    “按照用了肥料过后有九斗麦,七斗纯粮食的亩产,养活一个人也得要五亩地。”

    “辽东的亩产稍微高些,不过估计长城以北的就不行了。”

    “辽东和泰宁、朵颜一共有七百六十多万百姓,养活他们最少就得接近四千万亩耕地,但……”

    朱由检在心里算账,同时头疼的想起了这些地方的耕地数量。

    哪怕辽东经过了朝廷移民支持的大开发,并且已经连续不断的开发了七年的时间,但当地的耕地数量也不过三千二百多万亩,算上泰宁和朵颜,也不过就是三千四百万亩左右。

    当地还有六百多万亩的空缺,依旧需要大明从内地不断为其输血。

    “六百万亩……六千台……”

    朱由检算了算,工厂如果顺利的话,三年的时间里,应该能争气的弄出一万台拖拉机,这一万台拖拉机,大概率能在四年时间里,陆续开垦十万到四十万亩耕地。

    第四年工厂达到六千台的产量后,第五年应该能增加六万亩到二十四万亩耕地……

    这几十万亩耕地的增速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还是得加大人力开垦,尤其是辽河流域的耕地……”

    朱由检只能把目光放到了人力开垦上,尽管他们开垦的速度慢,但胜在人多。

    “承恩……”朱由检看向王承恩,对方躬身表示听到了,而他也顺势说道:

    “今年开始向辽东下达新政,有愿意前往长城外开垦耕地的,朝廷发放耕牛一头,粮票三十石。”

    之前朱由检下达过降低辽东开垦移民的粮食标准,那是因为大旱太严重了,大明没有那么多余粮供给他们。

    眼下大旱稍微减退,加上有了瀛洲、旧港这两个大号充电宝的回血,朱由检完全可以恢复原来的政策,以此让东北耕地在未来三年增加六百万,乃至数千万亩。

    他这个猜测不是无故放矢,而是因为他在前世扶贫资料里的时候,看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