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原料,以木质结构为主。

    仔细看去,所有的院子又都有青砖院墙,灰色大瓦,以及木工凋梁画栋的凋刻技艺。

    这样的院子,若是放在江西、湖广一带,恐怕没有二三十两银子,肯是弄不下来的,但在麓川之地,只需要十两银子不到,便能得到这样一座占地四分的小院。

    不提别的,在这麓川之地,人工可谓极其便宜。

    尽管洪承畴给麓川百姓也发了土地,但相比汉家移民,他们的土地并不算多,只能勉强养活自己。

    因此,为了补充一些肉食和生活所需的布匹、油盐,大部分麓川男丁只能四处寻觅散工。

    水泥场、砖厂、瓦场、石料场、矿场、工地……

    这些都是他们争破头的地方,哪怕每个工厂的工钱只有每日八文,但他们还是争先抢后的涌入。

    大量的便宜人工,导致了各种物资价格骤降。

    在大明,一文钱最多能买到三块青砖,或者十片灰瓦。

    然而在麓川,一文钱能买到十块青砖,或者三十片灰瓦。

    至于木料就更便宜了,经过炮制的木料,大多在十文钱一方,盖个屋子也顶多用十几方木料罢了。

    麓川之民的手艺不行,但有眼光的汉人工匠会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带着十几个麓川男丁充当乡里的工队,各处为人修建房屋。

    精巧的活计,工匠自己上,而砌砖、搅拌三合土、搭建主体和一些只用蛮力的事情,则是麓川男丁上。

    如此一来,乡间的房屋价格也能降下来。

    不过,仅仅人工和材料便宜没用,最主要的还得是百姓有钱。

    麓川虽然没有蠲免政策,但架不住百姓手里的田多。

    移民过来的汉人,哪怕是一个老光棍也能按照政策分到二十亩田地,二十亩田地,以麓川的粮价和亩产,每年可以为移民带来七八两银子的收益。

    单个人或许还需要辛苦两年,但如果是夫妻、乃至全家迁移的那种家庭,他们来到麓川第一年的收入就能盖起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并且还能剩下不少银子。

    “今年看样子是收不完了,得雇几个麓川帮工才行。”

    “雇一个一天多少文?”

    “差不多是七文,但是得管饭,不管饭就是十文。”

    “那倒是挺便宜。”

    移民之间的闲聊还在继续,而秋收的粮食也在一笔笔的送往皇店。

    大部分粮食都被皇店采买后运往了北方的陇川,不出意外,这些粮食会运往云南,然后运抵长江边的码头,顺长江直下,输送至江南地区。

    这些输送出去的粮食,也代表了洪承畴在麓川的功绩,因此,他自然是要多关注关注的。

    】

    “今岁共收入田赋五百六十九万四千三百余石,皇店共购粮三千三百二十七万石,花费八百三十一万七千余两现银。”

    “截留两千万石于麓川皇店售卖,预计售出六百万两,亏损二百三十一万七千余两。”

    “一千三百万石分两批,第一批八百万石,与田赋粮一同售往江南,损耗约三成,除去亏损后获利约四百万两。”

    “第二批五百万石送往印度厮当,损耗约一成,获利约二百万两。”

    “两者合计,今岁麓川衙门田赋粮折色后岁入二百六十万两,皇店岁入三百四十万两。”

    冬月十五,当麓川的赋税全部收上来后,麓川皇店总管徐朝正在和洪承畴议事。

    二人坐在了孟缅府麓川县中的布政司衙门内,一左一右坐在主位谈着事情。

    虽说布政司和皇店分属两个不同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