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孙可望的文牍拿给我。”

    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吩咐,闻言锦衣卫作揖回礼,立马办事去了。

    朱由检将这本奏疏放在了旁边没有处理,过了半个时辰,那名锦衣卫才带着孙可望的文牍回到了齐王府。

    在双手将文牍递给朱由检后,他作揖退回了门口,朱由检则是打开了文牍。

    只是一看,他就基本确定了这个孙可望就是他心里的那个孙可望。

    他在九原县白水村的治理很不错,放在国朝数万村落中也算名列前茅。

    然而当他走了之后,白水村的两个村官并没有让白水村像曾经一样名列前茅,而是变得平平无奇了起来。

    他是去年考的恩科,成绩不错才得到了镇安镇镇长的职位,现在治理有功,理应嘉赏。

    朱由检倒是没有直接提拔他做什么高官,而是在赏银二两的背后用朱笔备注“观察其才,尚可则调往龙门县。”

    】

    写完,朱由检合上了奏疏,继续处理起了别的奏疏。

    孙可望的才干是不错,只是几个月的时间,就将民生疲敝,遍地流民的云南安定,同时约束军纪,让军队为百姓广修水利,鼓励生产。

    即使在后世云南的人口和经济也不能和内地相比,在明末更是如此。

    然而在孙可望的治理下,云南一时之间竟然成了明末经济最好的地区之一。

    在沐天波手里只能养兵六万的云南,却在孙可望手里成为了“养兵二十万而百姓安居乐业”的富硕之地。

    仅凭云南一地,孙可望就能养兵二十万,并且同时支持北、西两线军队的军粮供应。

    连拥有天下的清军都会出现断粮的情况,但明军却没有。

    这份种田的能力,正是朱由检目前所需的人才。

    不过,即便是人才,朱由检也要再三考量,然后才会决定是否重用他。

    好在孙可望这样的人虽然危险,但他的军事能力显然不太行。

    如果这个缺点还在,那朱由检也能把他用好。

    他最担心的就是孙可望学了燕山教材,结果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野心还丝毫不减。

    想到这里,朱由检有些担心,但随后他又笑了笑。

    历史上的孙可望尚且不是李定国的对手,何况现在大明如日中天?

    以他的年纪,熬走孙传庭等人或许还可能,但想熬走李定国、朱慈燃等人就是痴人说梦了。

    这么想着,朱由检也开始将心思放到了治理大明上面。

    大明从不缺千里马,只缺伯乐。

    虽说历史上的人物大多能力出众,但还有许多淹没在历史长河的人才等着他重用。

    官学崛起的这些年,成德、李德茂、张懋才、曹勐等人已经充分表明了,只要有机会,大明就不缺能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