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燃听着刘顺的话笑着开口,不过最后他还是补充道:“不过得等旱情过去。”

    “听闻今年山西迁移出了一百多万人,只可惜时间不多,不能回程看看他们。”

    “不然,来年回去去看他们,也能知道他们过的比今年好还是差。”

    朱慈燃心里一直挂念着山西的百姓,只因为山西百姓是他一路走来,唯一有百姓饿死的地方。

    不管是因为长期饥饿导致生病死去,还是活生生饿死,作为大明朝的太子,他都有义务承担这份后果。

    看了这一路,他心里渐渐知道了自己肩头的担子,但同时也对一直在游玩的朱由校产生了埋怨。

    在他看来,自家父亲救不了天灾下的百姓,但最少他可以在京城帮着处理一些政务,不让自家叔父那么累。

    自家父亲的生活如何,他最清楚不过。

    六部送去大定宫的奏疏只有送往齐王府的三分之一。

    自家父亲每日处理这些奏疏,顶多花去四个时辰,而自家叔父处理奏疏却需要花费七个时辰。

    一日不过十二时辰,仅仅奏疏上耽搁的时间就七个时辰,算上吃饭和睡觉,自家叔父的一天基本上是在处理政务中度过的。

    “我这次回去后,虽然不能为叔父分担多少,但分担一两个衙门的奏疏还是能做到的。”

    “我分担一两个衙门,叔父也能多休息一两个时辰了。”

    自行车到了坡顶,迎来了十几里的下坡,吹着凌冽的寒风,朱慈燃笑着开口,而他这话也被锦衣卫记录送往了京城。

    他的南游还在继续,朱由检也在看到这一日游记内容的时候难得高兴了起来。

    “我这大侄子倒是懂得为我分忧了,就是他爹太不懂事,哈哈哈……”

    腊月二十八日,坐在齐王府承运殿内,朱由检看着手中书信不免开心笑了笑。

    他这话让曹化淳三人面面相觑,不敢接话,但过了片刻后,王承恩还是作揖道:

    “殿下,若是太子真的长大了,何不让他来京中接手事物?”

    “嗯……要接手,不过他还没有走完全程。”朱由检微微颌首,但紧接着摇了摇头:

    “北方和西南之地都是新政施行最好的几个省份,但北方旱情,西南没有。”

    “让他看看新政旱情之下的情况,和没有旱情的情况格外重要。”

    “等他到了两广,基本也就能看个清楚了。”

    “剩下的江南之地,则是要他看看大明最繁华的地方,让他清楚百姓的生活差距到底有多么大。”

    朱由检将朱慈燃的手书放下了,他靠在椅子上,说着自己的安排。

    说白了,他就是要让朱慈燃看看,大明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只要朱慈燃能了解民生情况,那他“均贫富”的理念和政策就会一直被推行。

    朱由校和朱慈燃,这两父子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朱由校是传统的帝王教育,治理国家采取的手段是驭民五术。

    可是随着时代进步,工业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的驭民五术只能维稳,不能让大明富强。

    这种时候,接受了传统帝王教育,同时也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朱慈燃就能在维稳的同时,让大明富强。

    这个富强不仅仅是大明王朝本身,还有王朝体制下的宗藩体系。

    移民实边,这件事情是要持续不断来做的,除非大明的科技水平提高到了一亩土地就能产出让一个人大吃大喝,并且还能顿顿吃肉的粮食,不然移民永远都有必要。

    “燃哥儿的信里,我最在意的是百姓所说的“四亩地”“五亩地”之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